万万没想到,以为本季脱口秀开始走下坡路,还能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来弥补,结果喜剧大会浓眉大眼的竟然也开始堕落了!
上一季积攒下的好口碑,随着导师们批发五花,保送低分节目,新人老人双重标准的操作慢慢崩坏了。
但因为之前几期还是颇有佳作的 ,而且上一季《笑吧,皮奥莱维奇》就是入围赛最后出现的, 我就期待很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结果第三期出来以后,不仅没有亮点,反而让我暴走。
看个喜剧节目看得怒火攻心,还真是很难得的体验。
主要就因为这个奇葩的节目:
《妈妈的味道》。
这个节目真的看得我,甚至有了某种程度上的PTSD。
万一今天错别字又双叒有点多,麻烦你们体谅一下我,工伤未愈。
其实喜剧类节目如果是妈妈题材的话,不是很讨巧。
参考《你好,李焕英》,即使是贾玲沈腾在,总体都是走的温情挂,很难让人畅快地笑。
本来《妈妈的味道》想可能有点尬,结果没想到……
节目设计了一个饭店,企业文化是“妈妈的味道”,沉浸式体验,店员上来就碎嘴子:
“什么死啊死的,呸呸呸!”
“别抖腿!”
“别老玩手机,眼睛不要了?”
这也就算了,姑且算是一种过分热情。
但是顾客点的是“麻辣牛蛙”和“尖椒肥肠”,服务员非得换成是“白灼油麦菜”和“山药木耳”,因为她觉得这样才健康。
顾客说健康但我不爱吃啊,服务员摆出严厉表情:
你应该吃这些!
不是……就算顾客偏食挑食不好,可是人家点好的菜,你就这样给人换掉,真的合理吗?
再说之前收了107块,那是麻辣牛蛙和尖椒肥肠的价格;
你给人这上俩素的,还说健康,反正要是我肯定得发火。
弹幕里基本也都很疑惑。
且不说价格,饭店给人来这种操作,是不是欠举报?
可是服务员不仅不认为自己做得过分,还振振有词地教育起顾客:
你晚上吃油了就不消化,不健康,完了影响工作blablabla……合着是这种“妈妈的味道”啊。
人家来这里是体验妈妈口味的,不是来找人当妈听人教训的ok?
而且“妈妈的味道”怎么就成了这样?
唠唠叨叨,强行修正,自我感动,“我要我觉得”。
与其说是妈妈,不如说是女爹。
顾客不乐意了,服务员居然表示:
“都是我惯的”;
“你一进来我就忙前忙后地伺候你一个”;
“你去别的餐厅,看哪个服务员能像我这样”;
那必须哪个服务员都不能是这样啊!
我知道编剧是想呈现出一个,妈妈其实就是无怨无悔地为我们服务的“服务员”,我们应该为此感动。
但是呈现的方式和方向都错了,生生成了恐怖片。
弹幕里也有人说,一个喜剧节目,有必要这么认真吗?
可是喜剧节目也要讲逻辑啊!
亲父母这样都不对,孩子苦中作乐通常只是因为没得选。
可好不容易走出来吃个饭,等价交换的事,居然还要承受这些,是不是有毛病?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
顾客要求见经理,结果经理是“妈妈的妈妈”。
“姥姥”在听顾客陈述诉求的时候,“妈妈”依然要在旁边插嘴。
看起来经理可能比服务员要讲点道理吧,她也能不由分说扔掉你的饮料,因为“都是添加剂”。
顾客:为什么扔我东西?
服务员:怎么跟经理说话呢,没礼貌了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弹幕里又有了“不爱看就出去”“不爱看就不看”,一般情况下我确实会直接关闭省得浪费情绪。
但这是喜剧大赛啊,我总寻思着,喜剧大赛上不能有这样奇怪的节目吧。
否则和春晚有什么区别,我等着打脸呢!
结果呢也确实是没想到,后面居然就奔着一发而不可收拾去了。
顾客要退钱,服务员摆出一张刻薄脸:
哦,要钱的时候想起我来了!
服务员自顾自把人东西收起来,完了还要唠叨顾客把东西乱放。
这种晦气地方谁还想呆,顾客说我走还不行吗,服务员开始歇斯底里:
你走!你走了就别回来了!
我就当从来没有过你这个顾客,你也别再喊我服务员!
不仅经理(姥姥)和服务员(妈妈)产生了极其刻板的争吵,还对顾客产生了极其经典的PUA:
服务员说话不好听是“刀子嘴豆腐心”,她都是为你好;
你要不感念她,就是不懂事。
完了就是卖惨,经理开这个店多不如容易,一点点攒下来的,教育顾客“做人不能忘本”。
顾客:关我屁事啊!
顾客(孩子)为了平息俩人的争端,不得不憋憋屈屈地接受被服务员指定的“健康食物”,然后眼睛一亮,说,好吃!
然后bgm响起“……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我当时脑子里也就三个字:
完犊子。
看顾客吃得开心,我一阵阵犯恶心。
这个节目就此顺利由喜剧大赛越过《欢乐喜剧人》,可以直接上春晚,比肩“你这么好看都看你了谁看病”。
因为它既侮辱了妈妈,也侮辱了服务业,同时更侮辱了喜剧。
就是那种,特别重的春晚的“饺子味”。
看到台下观众和马东于和伟都是一片热泪盈眶,我心里不是不懵逼的。
所以我不是人吗,没有心吗,根本不配当女儿,也不配当妈?
我问了一下周围和群里所有看过这个节目的人,只有俩人觉得感动,一位是母亲不在了,一位是姥姥不在了,两位离故乡也都很远。
被触发了思乡思亲的情绪,也并不是认可这种妈妈姥姥的行为。
首先,我们现在不倡导宣扬妈妈的“无私奉献”;
因为越是这样,越是给妈妈很多无形压力,好像她们不这样就是错的。
其次,很多被感动的人提出“唠叨也是一种爱”,“等没人唠叨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这也仅指亲妈。
觉得节目里这样很感人的,祝你们也遇到这样好为人妈的陌生人。
我们总说“妈妈是不要钱的服务员”,以此凸显妈妈的体贴周到不计报酬。
而我们因此也可以承受妈妈的唠叨,把它当成爱意的体现,毕竟我们有不可切断的血缘在。
可是同样的情境挪用到服务员和顾客身上,只会让人觉得:
“是不是给你脸了?”
我花钱找膈应呢?
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服务员妈妈”的不讲理,不由分说强行扭转意志,包括道德绑架,都是“无价值”的。
前面的内容里,顾客一直在致力于“撕毁”,这才勉强有点喜剧感。
然而到了顾客“惊喜”发现饭菜确实好吃,然后拉着经理和服务员的手沉浸在感动里,等于是全盘推翻了之前的“撕毁”。
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服务员,真的把自己当家长,还开始教训人了;
“无价值的东西”不仅没有被撕毁,反而被歌颂了。
事实上直到最后我还寄希望于这种翻转:
孩子失忆了,饭店是妈妈姥姥专门为了唤醒记忆而设置的。
虽然俗套了一点,我也不至于觉得荒谬。
像前面《最好的房子》,中介也是这样无理取闹,但房子月租500块好歹扭转过来了,勉强符合逻辑。
而妈妈节目里,尽管最后顾客也醒悟所谓“姥姥塞钱”不过是应该找给她的钱,也没办法补上之前的处处漏洞。
紧随其后的节目《男纸汉》,说的也是类似的台词,但虽然是父亲教育儿子,爹味反而没那么重。
我甚至觉得李诞最后没给《男纸汉》上花,是被连着俩节目齁着了。
合着他在脱5丢失的大局观,用在了这里。
大家都在对着人偶一通吹,只有他一个不为所动:
我不是人,我没有心。
这种勇气要是能用在妈妈那里多好。
其实我觉得《男纸汉》还凑合,虽然四花也已经ok了。
今年的节目含金量稀释成什么样,前16名光五花直接晋级的节目就11个。
对比一下去年,晋级名单里基本都是演员们的代表作,《这个杀手不大冷》也只是四花,皓史成双卡位进的决赛。
他们比今年的BG《屋顶》好多了吧?
更何况今年还有保送的低分KTV节目《我不唱》。
倒一晋级,到底尴尬了谁?
相比之下,评委对《大本钟》又是上届的严格标准,裸分过万,仍然只得两花。
于和伟黄渤都说自己有老演员滤镜,对他们有过高期待,觉得不够满足……要不看他们那么捧鼠标我都信。
喜剧大赛官博下面,网友一片激情好评。
综艺节目在第二季开始走低是正常,2喜、脱5今年被诟病都属于这种范围内。
可能之前人们对它们真的抱有期待,所以现在格外失望。
选手们也有很不错的,但整体就是明显下滑。
去年光初赛就好好几个出圈的节目,今年到现在唯一算得上出圈的就是“刘ber刘海留疤”?
哦还有引发争议让节目组道歉的《男友来了》。
去年只能勉强挑出我不喜欢的,今年到现在刘ber,黑夜里的脆弱,还有大本钟,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三个了。
关键词: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口碑 被这个小品糟践了 一年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