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热闹的景象,伴随的则是一些疑问。热度值到底如何计算出来的?它真的比播放量更加科学和客观吗?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能否互相比较?
(资料图片)
出品 | 博客天下大文娱报道组
作者|魏侨
编辑|丁宇
《两个人的小森林》播至后半程,优酷站内热度破万,成为了优酷首部热度破万的都市爱情剧,也是今年优酷平台上第6部热度破万的剧集。
无独有偶,爱奇艺今年已经出现3部站内热度值破万的剧集作品。两家长视频平台各自的站内热度值纷纷进入了“破万时代”。
今年6月,一直坚持公开播放量的腾讯视频,也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将用“内容热度系统”作为评估和决策依据。
至此,前台播放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热度值成为剧集网络播放成绩的直接反馈,三大平台再次走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于是,无论是平台还是片方的战报上,热度值都是不可或缺的衡量标准。这些数字被包装成各种不同的营销话术,出现在一张又一张的长图当中。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破万”“最快突破XXXX热度值”“弹幕数量超XXX”等。
这幅热闹的景象,伴随的则是一些疑问。热度值到底如何计算出来的?它真的比播放量更加科学和客观吗?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能否互相比较?
热度值最初是为了解决影视作品播放量造假的问题而出现的,希望能将用户的观看行为、互动行为、分享行为等多项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出一个更准确的结果。但热度值上线几年来,由于其计算模式复杂、标准模糊,始终未能获得观众的信服。
一方面,今年一个又一个“破万爆款”接踵而至,更让人不禁怀疑,过去现象级爆款剧集才能破万的标准是否有所松动。另一方面,平台之间标准不同,如腾讯视频的数据基数高,以突破30000作为爆款依据,但“破3万”和“破万”孰优孰劣,则缺乏可以换算的比较依据。
三大平台电视剧热度榜单
目前,无论是观众还是从业者,都可以看出,热度值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话题热度的层面,其更公平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更深层次的意义都还需要完善和探索。
我们该如何判断一部真正的热播剧?看来这个答案还需要时间。
破万了,然后呢?
长视频关闭前台播放量,以热度值取而代之,其原因要追溯到4-5年前。当时,影视作品在网络上已形成规模,播放量注水成风,“刷量”逐渐成为影视营销的潜规则,剧集网络播放量动辄数百亿,“唯点击率”倾向严重。
《中国电影报道》专题节目《记者调查:点击率大数据背后的“假娱乐圈”》
2018年11月9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坚决反对影视作品“唯点击率”倾向。平台顺应政策要求,“热度值”也应运而生。
“热度值”是一个实时性波动型数据,根据一段时间内的整体趋势来判断一个内容的受欢迎和喜好情况。相比以往的播放量数据、点赞数据、评论数据等增长性数据,短时间刷量很难完成整体趋势的提升,作弊所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大大提高。
爱奇艺CEO龚宇在爱奇艺推出“热度值”时表示,数据注水和流量作弊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顽疾,通过关闭前台播放量数据,通过“热度值”取而代之,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数据刷量,流量作弊的行为,达到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反流量作弊的结果。
2018年9月3日爱奇艺率先宣布用热度值代替播放量,2019年1月18日优酷宣布关闭台前播放量。纵观此后平台播出的剧集,无论播出热度、声量高低,站内热度值大多在7000到10000之间。
此后三年间,优酷没有出现过热度值破万的作品,而爱奇艺也仅仅出现了《延禧攻略》《赘婿》两部。虽然两个平台热度值计算标准不尽相同,但相似的数值一直强化着一种认知,即热度值破万是“现象级爆剧”的门槛。
今年上半年,《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成为了优酷平台第一部热度值破万的剧集,之后《重生之门》《幸福到万家》《沉香如屑·沉香重华》《冰雨火》接连破万,内容上仙侠古偶、现实题材、悬疑涉案皆有涉猎,直到《两个人的小森林》实现了都市爱情题材热度值破万的突破。
在爱奇艺这边,今年完成破万指标的除了国民大剧《人世间》之外,还有暑期档的黑马仙侠剧《苍兰诀》和凭借扎实内容取胜的刑侦剧《罚罪》。
与此同时,腾讯视频新上线的热度值系统并没有把“破万”作为噱头,其基础值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平台。今年暑期的热播剧《梦华录》和《星汉灿烂·月升沧海》热度值都达到了30000以上。
但剧集市场屡屡破纪录的“热闹”似乎只在平台的喜报中,相较往年,剧集市场所引起的市场反馈和舆情热度,整体上并没有显著飞跃,甚至剧集大盘整体有所缩减。如果以第三方平台云合数据所公布的剧集正片有效播放量来看,2022上半年剧集全网累计1488亿,同比及环比分别下滑4%、1%。
站内数据在给平台的战报增光添彩的同时,质疑也随之而来。平台自行选择的热度值算法之下,这些数据到底还有多少参考价值?达到了某个热度,然后呢?
自说自话的“爆款”
总体而言,视频平台热度值计算的共同点是实时性与全面性。热度值以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为参照,通过一定的算法,尽可能多地纳入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力求得到更立体真实的数据。
从公开资料来看,爱优腾三个平台在参考元素的选取上有重合也有侧重。除了与播放量直接相关的观看行为之外,其他指标也进入到了评价体系当中。
2018爱奇艺iJOY悦享会
爱奇艺将评论、点赞、弹幕等互动行为,以及观看时产生的分享行为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优酷更加关注用户在观剧时的多维度行为,通过如连看、拖拽、收藏、弃剧等数据计算;腾讯则在播放行为、互动行为之外,加入了搜索行为共同组成复合型指标。
各平台对于热度值的解析只能从侧面证实热度值所包含内容的丰富性,但热度值的计算方式仍然是个谜。如果落实到具体测算,例如花絮、侧拍、二次创作等周边视频的播放量是否纳入播放数据,用户拖拽进度条、倍速观看、使用“只看某演员”等播放行为应该如何量化,各个平台则都有不同的算法,单一平台也没有具体的公式。
腾讯视频(上)优酷(下)站内热度值计算标准
媒体曾将2021-2022年爱奇艺与优酷同一热度值梯队的剧集进行对比,发现即使热度值数据范围相似,但相同热度值之下,不同平台播出的剧集的市场表现差距不小。腾讯视频热度值刚刚上线三个月,数据整体基数是其他两家平台的三倍以上,更难以进行跨平台对比。
模糊的测算标准和平台间难以统一的度量衡,让热度值成为了平台自说自话的点缀。虽然热度值在名义上完全替代了前台播放量,但实际的影响力却远不如后者。
在长视频平台关闭前台播放量后,主流第三方数据服务商也开发了各自的热度测算,如猫眼、骨朵、酷云等等。从数据来源看,除了平台热度之外,还综合了媒体热度与社交网络热度,算法更加复杂,呈现出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还在以播放指数为指标,测算剧集播放市场占有率的只有灯塔和云合,但由于数据接入存在差异,所得结果也有较大的差距,参考范围有限。
随着独播剧的数量越来越多,平台间的竞争走向差异化,“自圆其说”占据了主流声音,加上不同维度的限定和形容,每一家平台都有各自的“剧王”和“爆款”。
刚刚收官的《请君》虽然热度未能破万,但被认定为爱奇艺“年度站内热度最快突破9000纪录”。腾讯视频则将弹幕数量第一、弹幕点赞数第一,甚至弹幕开启人数第一等数据都写进了《星汉灿烂·月升沧海》的收官战报。
《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弹幕收官报告
名目繁多的数据让观众眼花缭乱,许多人怀念起了已经隐于后台的播放量。此前甚至有网友利用旧版软件观测到优酷平台热播剧集的实时播放数据,引起了一阵热议。
去“唯播放量”倾向固然是长视频平台的进步,但影视作品仍然需要相对统一的度量标准。平台之间互通有无、良性竞争,才有助于影视创作的提升与行业的长足发展。
多元、透明,不等于复杂
平台将用户的观看、分享、互动、讨论等行为纳入热度值的计算范畴,似乎是让这一标尺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复杂多元。但仔细思考,这其中却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对于剧集而言,播放量与舆情指数既相关又有所差别,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衡量维度。将播放量纳入热度范围之内,让两个并不完全等同的数据混淆,也埋下了另一重隐忧。
近期舆情甚嚣尘上的《东八区的先生们》将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由于剧情与演员引起巨大的舆论争议,在剧集会员收官当天,登顶腾讯电视剧热播榜。这部豆瓣2.2分的剧集,成为了平台上名副其实的热播剧。
但如果以灯塔数据为例,当天《东八区的先生们》的正片播放市占率仅有2.38%,全网排名第14,尚且不如腾讯平台上已经会员收官半月有余的《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但切换到舆情热度,前者则高居前5名的位置。
观众们早已习惯了作品热度与口碑倒挂,因此指责凭借舆论出位,制造“黑红”的作品。但事实上,引发舆情不一定带来更高的播放量,就像《东八区的先生们》,更多的网友的关注仅限于社交媒体上的争论,视频平台上的搜索。对于创作上有重大缺陷的剧集,真正观看的观众仍然在少数。
事实上,相反的情况也同样存在。例如仙侠剧、偶像剧受众更为年轻,更加愿意在网络上进行互动交流,相比之下悬疑、现实题材的观众中存在更多“沉默的大多数”。另有一些网台同步播出的电视剧,可能网络热度值并不高,但是卫视的观众却不少。
从云合数据来看,近期热播的法院题材剧《底线》,其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蝉联第一,但舆情热度则在4-6名之间徘徊,不及《请君》《炽道》《两个人的小森林》等剧。
播放量直接反映观众对于剧集的观看情况,但并不是每一个看剧的观众都愿意进行分享和互动。当平台播放情况被简化为一个统一的热度值,播放量与舆情相去甚远的情况在复杂运算中被隐去了。
如果仅以热度值为判断剧集成绩的标准,很有可能进一步助长曾一度盛行的“热搜创作”风潮。创作者一味追求作品的话题度,以上热搜、引发舆情为目的,造成的结果是作品中人物标签化、台词金句化、价值观极端化,损害的是内容本身情节的完整、人物的连贯与故事的深度。
播放量与舆情热度是不同的评价维度,事实上,影视作品既需要多元的评价维度,也需要统一的量化标准。播放量固然存在刷量嫌疑,但被纳入热度统筹范围的弹幕、分享、搜索也未必不会进入刷量的灰色产业链中。
就像即使豆瓣评分常常遭遇水军、粉丝与黑粉的冲击,但作为当下影视作品口碑反馈较为权威的平台,需要不断整顿与加强评分的准入门槛和监督机制,而不是创造更加复杂的评分机制。
如今平台纠结于单一的衡量标准,越是将其复杂化、模糊化、封闭化,越是容易失去平台权威数据应有的公信力。归根结底,再复杂的算法最终的目的是真实、立体地反映剧集播出的情况,或许开放更加多元、直观、透明的数据和计算方式,同时加强监管,才是长视频平台赢得行业与大众信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