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点电影原创
(相关资料图)
前几天,十点君刚跟大家聊了聊国产烂剧对中年女性的“残害”!
这么美的好演员,被国产剧这么糟践,凭啥呀?
没想到,转眼就发现一部神片,也是聚焦一位单身母亲的困境。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导演不费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弹。
单用视听调度,就把观众数度逼到休克崩溃的边缘。
这里不是战场、不是急诊室、不是抢险救灾,却有着顶级动作片的紧张刺激!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部大奖拿到手软的——
片名《全职》来自英文“ Full Time”直译,全职的是什么?主创并不急着马上给我们答案。
开篇第一个镜头,巨幅特写怼脸直拍。
昏暗的灯光、紧闭的双眼、舒缓的呼吸。
观众开始跟着女主 全方位沉浸式的睡觉。
请珍惜这片刻的宁静,这短短几秒是全片仅有的轻松段落。
随着闹钟的声音猝然划破宁静。
冲锋的号角,吹响了!
茱莉闻声迅速从床上起身,她叫醒一双儿女。
导演用细碎的剪辑和高频电子乐烘托出这位妈妈的紧迫、不安和焦虑。
茱莉一边催促孩子吃饭,一边应付着女儿想去游乐园的提议,手上给自己准备着午餐,耳朵听着今天的路况信息。
很多事情同时发生。
但 茱莉多线并行,有序推进。
母子三人出门时,外面还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将孩子们送给邻居太太照看后,茱莉开始一路狂奔。
踩着最后一秒在关门前登上城际高铁。
她从天黑坐到天亮,然后换成摆渡车继续赶路。
到站后,茱莉再换乘市内轻轨。
翻山跨海的朱莉,终于赶在最后一刻,压线打卡。
一般人到这已经燃成灰烬,这时观众才惊讶的发现,
茱莉的职业,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保洁员领班。
不像能摸鱼划水抽空充电的白领,这可是一份实打实的劳动密集型重体力活。
要知道多少弱鸡已经死在这“两万五千里”通勤路上了,而我们的朱莉已经精神抖擞地投入到工作中。
于她,漫长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给手下分配完工作后,茱莉立马开始收拾偌大的套房,应付难缠的客人,处理棘手事件。
房客扔出窜稀炸弹,她拿出高压水枪英勇救场。
同时,她还得带新入职的菜鸟、四处求同事帮自己带班,抽时间交付上司需要的报表……
不仅如此,茱莉还要忍受银行经理的催债。
催促失踪的前夫付赡养费;
为孩子筹办周末的生日会。
苦不堪言的朱莉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应对这一切。
雪上加霜的是,罢工导致市内交通停摆,能否蹭到顺风车全靠运气。
赶回郊外的家已经是深夜,帮忙照看孩子的邻居老太已是怨声载道。
回到家后,热水器又坏了,儿子亢奋不睡觉,女儿不听话偏要洗泡泡浴。
好不容易哄他们睡下后,女主还要抽空准备第二天的面试。
是的,她竟然还有时间想着跳槽。
茱莉累得昏昏欲睡,接着噩梦般的新一轮重复,又开始了。
《全职》没有反派角色、没有戏剧化的家庭冲突,更没有无法和解的隔代人矛盾,但仍然扣人心弦、毫无冷场。
为了达到持续给观众施压的目的,导演神乎其技的运营各种视听手段。
画幅通篇卡在脖子以上,各种直怼五官的超大特写反映出女主沉重压迫的情绪。
这种脸部大特写对表演要求很高。
女主劳尔·卡拉米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威尼斯地平线单元最佳女主角和凯萨奖影后。
同时,镜头切得非常碎,剪辑节奏大大超过一般影片。
再配合机械、紧凑、不断重复的电子音乐,烘托出紧张急促的节奏,音符宛如跳针一般,随时能引爆定时炸弹。
镜头更是采用了大量的手持跟随机位。
马不停蹄、寸步不离、步步紧逼——
从中景跑到近景,再推到特写——
跟着脚踩高跟鞋的女主,每天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一路狂奔。
导演更是凭借出色的技法拿下获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最佳导演奖。
除了剧作,本片在文本内容上也甩很多同类型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国产剧一大截。
导演全片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反映出现代职业妇女所面临的困境。
女性在社会结构里无疑经常沦为弱势一方,背负经济压力的单亲全职母亲更是承担着超乎寻常的压力。
虽然社会高喊男女平权,但职场环境的不友善始终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解决,毕竟没伞的孩子跑得快。
片中女上司的不理解,女同事的背后捅刀等 “雌竟”行为更是让她们的境况雪上加霜。
但是,更严重的问题还是 “男性的缺席”,前夫完全不履行抚养义务,成为疲于奔命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导演还不忘将结构性社会问题纳入故事中。
片中让茱莉饱受折磨的交通危机,源于巴黎工会大罢工导致的公共交通停摆。
罢工一般都源于对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抗议,但深受其害的往往是同为底层的工薪阶级,
而拥有私家车、叫得起出租车的资产阶级根本不痛不痒。
因为交通问题经常迟到,茱莉被酒店辞退。
面试结果石沉大海、前夫杳无音信,抚养费毛都没有,催债电话此起彼伏,孩子们吵着要出去玩。
在去往游乐园的月台上,这位母亲迎来了一生中的至暗时刻。
虽然导演没有正面交代,但是从细枝末节中,你能够感觉到茱莉的强势、果敢、野心勃勃。
为了新工作的面试,她敢在没人带班的情况下偷偷溜走;
明明八字没一撇,但她还是为面试刷爆信用卡买了贵价职业套装,即使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面试时,HR挑明新工作需要爆肝加班,女主明知自己带娃分身乏术,但她还是先一口答应了再说。
她学历不低,却因家庭变故离职后,只能屈居酒店女工。
她坚决不住公司附近的老破小“狗窝”,而是为了孩子的居住品质而坚持住在巴黎远郊。
直接导致了她每天跋山涉水的通勤之路。
通勤的疲累其实不在于时间,而在于能量消耗,更在于生活与社交圈的脱离。
从蛋黄区住到蛋白区,又挪到蛋壳区,生命似乎也在徒劳的反复移动中被消耗殆尽……
但朱莉斩钉截铁地拒绝了邻居“在家附近找个工作”的提议,
因为她骨子里拒绝平庸。
这样看来,造成朱莉每日疲于奔命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源于 个体被消费主义规训。
个人欲望跟自身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换言之,拿着工薪阶层的钱,想过中产阶级的命。
提线之上是这只看不见的大手,让木偶般的朱莉闪转腾挪上下翻飞。
影片的最后,当观众经历了喘不过气的一个半小时,朱莉终于迎来希望。
在游乐园里,接到了新公司offer的她,喜极而泣。
讽刺的是,拯救全职主妇人生的稻草,竟然是另一个更难的全职。
虽然暂时解除了失业的窘境,但如何解决加班与育儿的矛盾?如何找到接替照顾的保姆?如何在日益扩大的罢工潮中保证出勤?
电影结束了,但危机还在延续。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全职》脱离了近些年社会议题管用的宏大叙事,却更接近属于个体的真实。
本片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了全职母亲在工作中所面临的的困境,让每一个女性都能头皮发麻,感同身受。
好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这些别人的困境中,看见自己的困境……
理解别人的同时,变得更柔和,也更坚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