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方正 编辑|朴芳
最近的微博热搜词越发迷惑了。
【资料图】
看到 #你跟大勋咋样了# 这词条,咱就是说但凡关心点娱乐圈的人,都以为这是某W姓男星和某Y姓女星的八卦梗吧,点开一看倒好,敢情这只是热播剧《幸福到万家》里一句无关痛痒的台词衍生的话题。
笔者百分之九十九确信,对于压根没追剧或不知道这剧里有个大勋的网友,瞧这热搜绝对一脸懵。讲真,这剧宣方也别揣着明白装糊涂,微博搜Y姓女星名第一个关联的就是该热搜和 #大勋 渣男# ,这不摆了明碰瓷嘛。
坦白说,剧宣方提炼剧情拟话题是基操,但借着剧情台词擦边不相干艺人八卦,有点破了营销底线。其实《幸福到万家》豆瓣7.3,剧集质量过硬,完全没必要搞“黑红”那套。编剧赵冬苓此前晒创作记录证明“不是蹭”并道了歉,后疑似被剧粉劝说别道歉删了微博。讲真,这类剧宣多是外包营销公司所为,锅确实不该算到主创头上。
热剧营销争议年年有,今年好像特别多。《幸福到万家》这话题没炒起来算是无伤大雅,不像前段《梦华录》放大“双洁”(指男女主双方守身如瓶)设定炒话题,剧情滑向“悬浮”而致使口碑严重翻车,一度惹得剧集评分极速跌落。所以热剧营销这事,拿捏对了就是锦上添花,拿捏错了也容易马失前蹄。
分众时代,剧集想大火不易,所以今年业界纷纷传言,大热剧的营销费用动不动就砸到百万级别,如此造就了今年热剧普遍“营销味浓”的公众印象。客观来说,作为一门视碰瓷为己任的学问,热剧营销偏爱“黑红”无可厚非(毕竟性价比高),但如何把握这营销的度,还是需要大智慧的。
流量在哪,就往哪蹭
当下的热剧有多爱营销?
就拿近期热播的《幸福到万家》来说,每日不重样的话题几乎“赖”在热搜上不走。前天观众们还操心着 #给王庆来找活干# ,昨天网友们就开始焦虑 #何幸福跟王庆来什么时候离婚# ,今天群众们就能为了 #何幸福扇王庆来巴掌# 的解气片段振臂欢呼。
这么说吧,即便你压根没点开过这剧,光是每天刷刷热搜,就能把剧情了解个七七八八。“剧情梗热搜”是剧集营销里用的最泛滥也是最粗暴的一种,甭管你看没看剧、认不认识剧中角色,剧宣方仿佛毫不在意,他们没日没夜地批量制造“剧情梗”霸占你视线,好似带着一种“就要刷得你主动追剧”的谜之自信。
“会蹭”则是热剧营销的核心技能。首先最有效的是“蹭明星”,当然这里主要指联手主创明星合力炒作。比如 #郑晓龙觉得赵丽颖有何幸福的气质# 就是联动两位主创为自家剧强势打call, #星汉灿烂原著里出现赵露思# 则是典型的利用“当红小花”赵露思的人气为《星汉灿烂》加诸热度。
“借力IP热度”也是主流蹭法,战术核心就是借过往IP积累的观众缘为新剧添柴加火。《星汉灿烂》前几天造了个 #凌不疑是少年梅长苏吧# 的热搜,瞄准的就是凌不疑扮演者吴磊参演过大热IP《琅琊榜》带来的流量加持。
“蹭社会热点”则是比较高阶的打法,核心是用剧情片段点燃群众讨论社会热点的情绪。《幸福到万家》开播时围绕第一集制造了诸多“婚闹”议题衍生热搜,如 #恶臭的婚闹 拳头硬了# 、 #遭遇无底线婚闹怎么办# 等,引得网友们摸着议题讨论关注回该剧正片。
还有种蹭法,笔者愿将其称之为“疯狗蹭”,招式要点就是不计后果地硬蹭。《幸福到万家》的 #你跟大勋咋样了# 显然可归于此类,成功煽动了对家粉丝们的饭圈拉踩。该剧同期还拟过一个 #第一次看赵丽颖在剧中穿婚纱# 的词条,这不是逼着吃瓜群众想起赵丽颖和冯绍峰缺席的婚纱和婚礼嘛。
为何“黑红也是红”的蹭法能统治剧集营销界呢?这原因也不难梳理。剧方之所以上赶着抢热搜,还不是因为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上热搜就等于强曝光,强曝光就等于大流量,大流量就能带来可预见收益。长此以往,大家都悟得了一个“真理”:就算得了些骂名,也比无声无息播完强啊。
剧还没上,热搜先卷
但,是营销就可能被反噬。
剧方都明白,有人骂就代表有热度,就是成功,但市场上不是没出现过被黑红话题带崩盘的项目。比如两年前有部剧《向阳而生》,因为用 #熊顿病情加重# 的话题碰瓷与主角同名的已逝作家熊顿,直接拉崩了路人盘(网友普遍认为此举不尊重逝者),剧方后续做再多补救动作也没能挽回口碑。
所以像《梦华录》用 #双洁# 营销的案例,你不能说没底线,它的性质更多只能说是“营销歪了”。本来“双洁”多为女性向小说所用,以男女主从肉体到精神都绝对纯洁的设定寄托读者美好幻想,但一个“风月救风尘”的剧鼓吹男女主“双洁”实在太罔顾社会现实,不能说编剧不能这么改,但咱就别拿这点大肆营销可好,风险也太高了些。
不过换个视角看,上述所提的这些“花式蹭法”之所以出现,还不是营销公司“创新心切”所致。要知道,剧集营销做了这么多年,整个行业早就形成了一套“制式流程”的营销打法,想推陈出新真的很难。
简单来说,这套营销流程贯穿一部剧播前、播中、播后所有时间节点。比如,前期预热词条往往会套用 #xx定档# 、#xx演员阵容官宣# 的句式;热播阶段,剧宣方则会成批制造被路人视作天文的“剧情梗热搜”,或者像 #xx演的xx绝了# 等句式的“蹭明星热搜”也是标配;剧集收官后,主创明星们千篇一律的 #xx发文告别# 一定会“准时”席卷热搜榜,剧方好像誓要惹得剧粉落泪才肯罢休。
坦白来说,微博热搜诞生十余年来,剧集营销的这套流程实在太过“滥用”,群众早就对这些“塑料词条”免疫了,这逼得剧方不得不想法子整“花活”。
如今剧方话题营销“卷”成啥样了呢?笔者近来发觉,定档遥遥无期的待播剧都开始“起个大早”地开官博、发物料、造声势,生怕晚起的鸟儿没虫吃。像《狐妖小红娘》《沉香如屑》《安乐传》《长月烬明》《爱的二八定律》等下半年待播剧皆老早开好了官博且宣发动作连连,剧还没上,热搜先卷。
其中《狐妖小红娘》可谓预热营销“典范”。杨幂录制别家综艺受伤,该剧马上蹭了个 #制作人否认杨幂推掉狐妖小红娘# 的热搜。围绕该剧“女二”是谁的悬念,剧方故意掖着让网友瞎猜,一会 #祝绪丹否认出演狐妖小红娘女二# ,一会 #郭晓婷 狐妖小红娘# 上了热搜第二,这波勾得各家小花粉丝暗自较劲的打法,真是拿捏住了内娱流量密码。
碰瓷可以,把握底线
当下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
热剧争夺战既是内容战,更是传播战。衡量一个剧集项目成不成功,无论投资方、制作方、品牌方还是市场、观众,人们最看重的都是那一排排印着“天文数字”的热度数据,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都已被裹挟进了“唯流量至上”的时代大潮中。
剧集公司要为“数据战报”打工,那剧集营销公司就要为“热搜KPI”打工,长此以往,营销的底线就被越拉越低。今天能碰瓷明星八卦,明天就能消费逝者,反正只要有话题、有热度、有金主,怎么黑红和有争议都不叫事儿。
但笔者觉得,营销玩“碰瓷”无可厚非,内容营销本就无准绳可依,但“黑红营销”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地成为一部剧带给公众的第一印象,一提剧集公众就自动蹦出“营销剧”的想法,就必然会影响到大众关注剧集内容本身。
好在,这个市场是公平的。剧情营销从来只能锦上添花,而无法雪中送炭,一个质量堪忧的烂剧再怎么营销也无法在播映度上一骑绝尘,营销充其量只是“吆喝得好”,商品卖不卖得出去,还得看东西本身有没有“真货”。
笔者更担心的是优质剧的营销底线问题。像《梦华录》《幸福到万家》这种市场公认质量过硬的口碑剧,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营销加成,搞营销的话还是要尊重主创、尊重内容、尊重作品,好内容自然就能“酒香不怕巷子深”,整天不管什么热点都要蹭,这样的吃相真的是不好看和容易被反噬。
碰瓷可以,把握底线。剧集又不比综艺,出事了综艺还可以通过后期补录、重制来“力挽狂澜”,剧集要是营销翻车救都救不回来,建议搞营销还是“求稳”为主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