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吉永绿
又懒又馋,不爱劳动,只爱电影
刚刚过去的周末,有两部硬核电影被大家讨论。
一部是韦家辉+刘青云再合作的火爆警匪悬疑片《神探大战》,一部是很多影迷翘首以盼的年度华语恐怖片《咒》。
(资料图)
《咒》是一部戏内戏外都很热闹的电影,它改编自高雄一家六口中邪的真实事件,预告片曾因太过于恐怖而被平台下架。
在中国台湾上映时,有观众吓得逃离影厅,有观众看完后去寺庙拜神收惊。同期票房力压好莱坞大片《新蝙蝠侠》,以1.7亿台币的成绩位列今年台影票房榜首。
有如此噱头,内地影迷的胃口自然是被高高吊起,甚至被誉为“年度最佳华语恐怖片”。
然而,《咒》上线后却被骂上了热搜。
不为别的,只因“晦气”。
《咒》到底是真恐怖,还是真晦气?小万已经帮大家验片,前方部分内容“高能”,胆小慎入。
《咒》以两条时间线串起了一个跨度6年的诅咒。
6年前,若男和男友、朋友组成“破鬼小分队”,前往神秘村落探险。整个村子都包裹在诡异神秘的氛围中,大家用奇怪的手势打招呼,还供奉着奇怪的邪神。
男友和朋友闯入了“绝对不可以进入的隧道”,当场丧命,村人们也死于非命。怀着孕的若男侥幸存活,在精神崩溃的状态下离开了此地。
6年后,恢复正常的若男拿回了女儿的抚育权,母女俩开始了新生活。但怪事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女儿出现中邪症状。
若男为了女儿四处奔走,却连累了更多无辜者受害,她最后决定回到恐惧的源头——邪教禁地的隧道中去一探究竟。
表面上看,《咒》的恐怖元素并不新鲜,无非是“禁地作死”、“诅咒缠身”、“离奇身亡”这一套组合拳,再贴上了“慈母救女”的催泪亲情元素。
但《咒》真的讲的是“伟大母亲爱女心切、重返禁地PK邪神”的故事吗?
倒也未必。
影片中出现了不少自相矛盾的桥段和细节,最大的疑点就是:若男是什么时候知道了邪神背后的秘密?6年前还是6年后?
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解读本片,可能会打破既有的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形式上,《咒》也属于近年流行的屏幕/桌面电影,不断在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监控室录像中切换。
涉及到诅咒内容的大多是若男在对着屏幕讲解,这种第一人称叙事其实夹杂了很多主观成分。
通过屏幕,我们看到了一位时常“好心办坏事”的新手妈妈,不自觉会产生同情和怜悯。
可如果若男撒谎了呢?如果我们看到的,是她想让我们看到的呢?
如果从头到尾都是一场请君入瓮的骗局呢?
《咒》有着正反两面的解读空间,慈母/恶母,救女/献祭,破除咒语/解封邪神,一切取决于观众的理解。
早在片头,《咒》就借摩天轮和地铁的运行方向暗示过,“我们的意念悄悄地塑形这个世界”。你的想法是怎样,世界就是怎样。
围绕《咒》最大的争议是:晦气。
为什么观众会觉得晦气,甚至这一话题一度上了热搜。
首先是中式恐怖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恐惧感。
日韩、欧美恐怖片说到底还隔着一层,漂洋过海才能撞到的鬼怪无法诱发国内观众的既视感。台湾恐怖片就不一样了,大家同根同源,民俗文化怎么看怎么眼熟。
《咒》里的恐怖元素分两种:舶来元素和中式元素。前者包括昆虫、触角、密恐、jump scare;后者包括民间习俗、封建迷信、中式装帧。
前者虽然也吓人,但看恶心过也就忘了;真正深入骨髓、引发联想的是后者。
呢喃着念出的咒语「火佛修一、心萨呒哞」像随处可见的经文,诡异的邪教图腾也能在壁画中找到相似物;
有封建时代常见的符咒符水和驱魔仪式;还有宗祠里古早的祭台贡品、摇晃昏暗的红灯笼、令人发毛的泥塑娃娃简直深谙中式恐怖的精髓。
不得不感慨,台湾恐怖片拿捏中式恐怖很有一套。把民俗元素和怨灵邪神的故事相结合,是近些年的潮流,也是台湾恐怖片重焕生机的契机。此前的《红衣小女孩》系列、《粽邪》也是因为相似的原因爆火。
晦气的第二个原因,是观众觉得自己被冒犯了。
观看传统恐怖片,我们通常站在上帝视角,俯瞰着片中角色的花样作死。虽然片中人对自身处境浑然不知,但我们提前知道有亡灵冤魂作祟,看待他们也多了几分全知视角的优越感。
《咒》使用屏幕叙事,相当于观众站在第二视角,和片中角色平等对话,容易产生沉浸感。
所以当片尾我们跟着若男念出咒语时,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被骗了,成为了分担诅咒的一份子。
当观众意识到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心生懊恼,其潜台词是“导演你竟然把我们也扯进去了”,“假人竟然骗了真人”。
这种对观众的“冒犯”并不新鲜,此前也出现在了其他恐怖片里。
最经典便是《午夜凶铃》中贞子的死亡录像带,看了录像带的人会在7天内离奇身亡,若转给别人看就可移交厄运。
《厉鬼将映》中也出现了盗录的录像带,传说看到扶桑之死(片中影片)的人都会被女鬼杀害。当然,戏中角色看到了,戏外的观众也看到了。
《真心话大冒险》中也有通过发布视频到视频网站的桥段,主角团靠这一方式让更多的人分担恶魔的制裁。
《咒》应该参考过上述电影,设置了冒犯观众的桥段。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一噱头颇具记忆点,确实利于影片广泛传播。
其本质和QQ空间风靡一时的“若不在X小时内转发给X人,就会……”老梗并无区别,所以不必感到晦气或不吉利。
回归电影本身,《咒》是一部值得一看、质量尚可的华语恐怖片。
《咒》最大的优点和缺陷都和屏幕叙事相关。
一方面,它借助大小屏幕搭建了沉浸感和互动感极强的恐怖体验,所有惊悚画面如同发生在眼前。
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前后形式的一致,影片在不必使用屏幕叙事的地方也加入了屏幕,这倒不如《女鬼桥》挥洒自如的半屏幕叙事。
《咒》带来了不少惊艳亮点,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新生代导演柯孟融也有深耕于此的野心和计划。
他在学生时代就拍摄过小成本恐怖短片《鬼印》,第一部长片是砍杀惊悚片《致命派对》,早期作品中还有和末日元素相关的《率性生活之末日逆袭》,这足以看出他的兴趣点。
近十年,他产出不多,且脱离恐怖类型,在内地拍摄的《成人记2》、《脱单告急》和《不倒侠》都只能算不太成功的商业喜剧。
从《咒》开始,柯孟融回归恐怖片老本行。《咒》的票房口碑双赢,让他有信心推进后续同类型电影。
除了以若男女儿为主角的《咒2》以外,柯孟融还打算开启依托于台湾真实事件的“一字电影宇宙”。
说不定,在“一字电影宇宙”的后续新片《腌》、《困》、《偶》、《葬》中会出现下一个爆款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