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他编写了《兵器谱》。
分列前三的兵器依次为天机棒、子母龙凤环和小李飞刀。
但名气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名列第三的小李飞刀。
[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古龙如是说。
这个世上,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
因为任何人、事、物,其实都有各自不可取代的特质。
演技亦是如此。
演技其实并不单指技法。
因为它和演员有极大的相关性,变化因之而生。
它更像语文学科,是综合而包罗万象的,而非如同数学那样,能够模型化和公式化。
演什么像什么,也并不是最高层级的褒奖,反之,它应该视作演员的基本功。
演员的创造、特质与技法的融合度,才应该是演技的标尺。
所以普通的演员遇到好剧本,会令人感觉到有演技,而真正的好演员遇到好剧本,则会光芒万丈。
这就是演技、演员和剧本的辩证关系。
换句话讲,评判一个演员,应该是“作品为王”,奖项和票房、人望为辅。
因为只有作品不会说谎,复盘演员的表现即知。
而奖项则有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演员的知名度、评委的偏好和年度对手的水准等,都可能会导致结果偏差。
所以一向不认为影帝这个头衔具有绝对的含金量。
另外来讲,与其对演员的表演强行区分高下,不如去探讨表演的难以逾越。
以三部经典作品为例。
比如《英雄本色》的周润发。
这部电影其实并不是周润发演技表现最出色的作品。
单论表演,小马哥的角色也并不具有特别的难度。
千里走单骑的江湖义气、落魄颓唐和低谷再起,从技法的角度来说,对于这样的角色要求,能达到优秀标准的香港演员堪称数不胜数。
但周润发赋予小马哥的那种人物气场和性情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敦厚、大气、热血而又嫉恶如仇,他是一个你可以放心把后背交付出去的兄弟,又是令对头坐卧不安、欲除之而后快的一根钢刺。
这就令其表演变得难以逾越了。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碗面条,大家都同样的火候和配料,但面条是师傅亲手揉的,水和面的比例、筋道程度独一无二,任随谁来也无法复制。
所以若论临机变化,他或者比不了梁家辉,若论深沉灵性,他可能也不如梁朝伟。
但结合个人气场,则很少有人能出其右。
这也是为什么王晶拍了那么多赌片,也只有一部《赌神》能称经典的缘故。
故而第一个难以逾越的演员,香港之子,周润发。
又比如《色·戒》的梁朝伟。
这部电影是梁朝伟最巅峰的作品,堪称精湛技法与角色融合合二为一的典范。
首先是表演难度极高。
肢体语言极尽克制,仅以微表情的极简和细微变化来表演,这种表演方式尤其考验眼神戏的精微控制与复杂情绪的表达能力。
就这种形式而言,梁朝伟能称华语第一人。
这当然也得益于其大量小众文艺类型作品的历练,与表演的千锤百炼。
很多人以为不同类型电影对表演的影响都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就拿香港最大比例的商业片来讲,其实极少有要求复杂内心诠释的,而这种能力很难不练而达,要做到精微精准,更是须得经过多次的尝试和调整。
这其实也就是文艺和商业两条不同路线演员的区别。
日积月累之后,表演能力上的反差就很明显。
其次是对易先生这种灰暗人格的掌控。
角色是一种压抑、冷血、阴狠和多疑的综合体,他是彻头彻尾的反派,但同时又兼具普通人的人性。
表演的尺度很难掌控,内收与外放都得恰到好处。
深沉忧郁派的典型,难以逾越的最强影帝,梁朝伟。
再比如《最爱》的郭富城。
无论何时拿出来,这部电影都是郭富城的顶级作品,其表演的精湛与情绪的张力无以伦比。
这个角色有个针对香港演员的天堑。
而郭富城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这并不是化妆师和服装师的功劳,他是从内而外自然释放了角色的气息,就是一个有点小聪明、渴求温暖又胸无大志的农村青年。
让人震惊的地方,并不是一个时尚偶像居然能演好一个内地农民,而是郭富城凭着极致的入戏深度和强烈的情绪爆发演绎,将人物的悲凉、绝望和凄楚呈几何级数放大,从而将电影从纪实层面带入到拥有强烈人文印记的作品行列当中。
戏路宽度与表演深度兼具,难以逾越的演员,郭富城。
很多人惯性以为,这些表演可以随便替换。
那只是因为他们站在模仿者的角度。
就如《无双》中的李问,有卓绝的模仿力,甚至能够做到以假乱真。
但哪怕是照猫画虎,这些表演也未必人人皆可驾驭。
如果你没有这种创造力的话。
最好别随便替代别人,免得闹了笑话。
这就是李探花的飞刀。
出手一刀,例不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