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之分往往其实只有一线之隔,影片里的派是男主,陪同的老虎其实也是主角,整个剧情围绕着人与虎在海上历经的种种磨难,讲述了他们坚持到陆地上最后获救的故事。
然而,若是观众细细品味定能发现整个剧情并没有电影画面说的那么简单,其实还有一定的深刻含义。在电影中,作家像派询问着当时海上发生了什么,派不慌不忙的说了第一个版本的故事。其中代表性开头的海难,将猩猩、鬣狗、瘸腿的斑马、一只老虎与派本人,集合在了一起,在这艘代表着希望的船艇上,很快的食物与生存成了问题。鬣狗兽性暴露无遗,先是撕咬斑马,导致斑马痛苦地死去,而前来助阵善良的猩猩尽管敲晕了鬣狗,可惜最后也是没能逃离被醒来的鬣狗杀害的命运。鬣狗转而要攻击派的时候,老虎帕克冲了出来一口咬断了鬣狗的脖子,结束了它的生命,也等于救了派一命。可是动物终究是动物,当老虎帕克转身看向派的时候,派害怕了,他们目目相对,随即派爆发出自己的所有勇气朝帕克怒吼着,帕克也不再向前,一人一虎就这样在海上开始了漂流之旅。
当然,其中旅程的过程是相当奇幻的,漂浮的香蕉,遍布无数上万计狐蠓的岛屿,岛中心到夜晚里面的湖水变成的硫酸等等。这些经过显然无法使人信服,人们怀疑派在撒谎,不肯说出真实的事发经过,因为这样无法考究事实与处理赔偿事宜。派不情愿地说出了第二版本的故事,故事很简洁,但是根据第一个版本的故事联想,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故事隐喻至深。派说完,转身看向作家,问他,“你喜欢哪个版本的故事”,作家回答道“第一个”,派也如释重负般叹了口气。
其实结合派提到的第二个故事来看,更为真实残酷,作家听懂了派的两故事,并完美地联系在了一起。水手是斑马,他摔断了腿,没有自保的能力;厨子是鬣狗,兽性纯恶派的代表;妈妈则是保护过主角的善良猩猩,主角则是最后的那只终结了厨子的老虎,结合什么奇幻故事其实根本不存在,派说的第一个故事是各种的奇幻旅途,其实是掩盖了他不愿意再提及当时海上发生过的惨剧,说明当时船上因为食物,淡水等一切生存条件的极度短缺,爆发了惨绝人寰的悲剧。而派形容自己为老虎,同样代表了他内心另一面的愤怒与恶,在第一个版本的故事中,派和老虎是分开的,其实这里也说明派很理智的认清自己的善恶面,他清楚自己的本质。
电影提到的狐蜢岛屿来看,老虎吃狐蜢他吃植物根茎,可能在真实情况中他应该是到了一个不大孤岛,饥饿感让他不得不进食,于是为了活命,周围一切能吃的派应该都已下肚。而他说看到的人类牙齿以及整个岛屿拟态为人形的时候,更为说明了派恢复了理智,发现以此下去自身终将葬身于此,他下定决心再次启程,叫上了老虎帕克一起,按道理吃不完的狐蜢老虎应该觉得这里是天堂才是,不该走,帕克的不反抗陪同派回到船上继续漂流,也更加的证实老虎与派是一体的,是派的另一面罢了。
两个版本的故事来描述海难,派经历过他这辈子都没想过的事,自己发明了一个动物园版本,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派、伤疤的帷幕,多多少少能抚慰派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