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爱的,便是这部300万美金的小成本惊悚片了。
(资料图片)
它的核心剧情和故事里所有刺激观众心跳的内容,都在这张电影海报里。
高耸如云的铁塔,即将坠落的女人和俯瞰着对方无计所施的姐妹,光是这惊险的一幕就足以让人屏息——
《坠落》
01
《坠落》是一部目标明确,但野心不大的电影。
目标明确的好处是,电影安排的每一处设定,都能对观众产生有效的代入感。
比如电影开场,就是一男二女在攀岩。
熟悉电影套路的观众知道,危机就在后边,肯定有人要出事。主创当然也很配合,开场不过3分半,名叫“丹”的男性角色就领盒饭了。
男性角色领盒饭的目的也很明确,引出女主角贝琪持续了51个星期的自暴自弃:萎靡、酗酒、药物依赖,试图自杀……但阅片无数的观众,肯定能理解电影为什么要让贝琪如此深情又沉沦——
无外乎贝琪作为主角,经历一场大的生死考验,才能放下过去、走出困境、直面新生。
在商业电影的剧作套路里,主角肯定要经历一个自我成长的阶段,才能寻获到人生于世的价值和意义。
惯常的套路,通常是要引入一个外力来推一把,或者是邪恶的大反派,或者是亲朋好友。而对《坠落》这种没有大反派的电影来说,承担这个责任的就是这部戏开头,也曾目睹男配角“丹”跌落峭壁的女二号亨特了。
亨特这个名字也意有所指,它对应的是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里扮演的伊森·亨特——那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特工,也是个徒手攀岩、不惧生死的极限运动爱好者。
所以亨特第二次出场,就找到烂醉如泥的贝琪,邀请她一起挑战全美第四高的建筑,也就是上述海报里出现的那座名叫B76、高达610米的电视塔,借此直面恐惧、战胜心魔。
女主贝琪战战兢兢地接受了这个邀约,于是,俩人就上路了。在前往电视塔的路上,电影也一再暗示了这次攀爬的后果:
电视塔外设有铁丝网,上边写着“禁止入内”的温馨提示,目的就是告诉人——危险!
路上见到两只秃鹫,啃食一个动物的内脏,肠肚外露、血迹斑斑、惨不忍睹——危险!
电视塔地处偏远而且年久失修,骨架锈迹斑斑也就算了,螺丝钉还摇摇欲坠——危险!
这段戏以教科书搬的精准,展示了电影应该如何调动观众的紧张情绪:故事开始前,剧情就要展示一些观众知道,但剧中角色并不知道的危机,而且这个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一个故事是不是有悬念和张力,就是看这种危机感给的是否巧妙。
很明显,《坠落》不仅做到了,而且在后续的故事进程里,始终保持着这种把危机感明确地呈现给观众的优点。
用最简单的故事,调动观众的紧张情绪,让人们在极强的带入感里,去领略女主贝琪从恐惧到绝望再到勇敢对抗的变化。
《坠落》用最省也最直接的叙事技巧,完成了最爽也最有效的观影体验。
02
《坠落》野心不大,但它也恰好让整部电影所展现的内容,与自己想要的效果之间,形成最有效的互动——也就是说:所见即所得,不多玩花活。
比如片中,鸟这个意向,代表的就是危险和恐惧。
电影开始,男配角“丹”之所以出场三分半就领了盒饭,就是因为他把锁钩伸向洞口时,一只受惊的鸟突然飞出,把他吓得跌落在山体外面——这是女主贝琪恐惧的开始。
当女主贝琪到了电视塔下边,先是遇到两只秃鹫在撕咬一只动物;而后在她攀爬铁塔的时候,风力如此大的铁塔上,居然还有一个鸟窝;等她受伤困在塔顶,两只秃鹫不仅四处盘旋,还直接发起了攻击。这些细节里的鸟,象征着危险的无处不在,以及女主贝琪内心深处的恐惧。
但在故事走向结尾前,也就是女主贝琪终于战胜恐惧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装死来吸引秃鹫,在秃鹫撕咬她的伤口时抓住它,然后就着秃鹫茹毛饮血。
表面上说的是生吃秃鹫,实际指向的是她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类似这样的意象,《坠落》里还有很多。比如绳子、手机、无人机、鞋子、纹身、背包等等,这些细小物件的出现,每一次都对应着至关重要的信息和情绪,但并不提供额外的价值与指向。
这就是《坠落》野心不大的好处:简单、直接,而且有效。
但野心不大,往往也意味着放弃更多的可能性,错失了让电影变得更繁复和多元的机会。
对《坠落》而言,它其实有机会在挖掘人性的灰度上,走得更深更远。但就是因为野心不大,它反而显出了保守的态势——最明显的就是女二亨特,与女主贝琪之间的关系。
在现有剧情里,全片的最大反转,也是让很多观众为之称道的地方,就是女主贝琪意识到亨特已死。在这里,剧情想要制造一种强大的剧情反差,让观众跟着女主头皮发麻、惊呼!!!
之所以恨铁不成钢地批评它野心不大,也在于此。因为它追求的只是制造一个悬念和反转,仅此而已。
很多人把《坠落》跟《荒野求生》《127小时》和《鲨滩》等电影相提并论,说它们不仅营造出“极限挑战式惊悚”的氛围,还表现出人类在极端困境下的求生欲望。
这么说当然没问题,而且还充满了对人类求生能力的赞颂。但问题在于,以上这些电影里,被困的主角有且只有一个人。而《坠落》则不同,它不仅有两个人同时被困,而且还在这个过程里,俩人爆发出极强的矛盾冲突。
这就意味着,面对有限的求生资源,两个只能活一个。
《坠落》把角色生死的权力全部交给命运,这当然没问题,但电影也会因此变得失去灰度。
毕竟,相比于无常的命运,人性的幽暗深邃要迷人得多。
这方面描摹较深入的当属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因为李安导演,用一只老虎的求生本能,给人性的黑暗面扯了一张幌子,我们才被这部影片的残酷和深刻所震撼,久久无法忘怀。
事实上,对人性黑暗面的描述,并不会减损一个角色的光泽。 相反,在艺术范畴里,人性的灰度越高,也就越能穿透人心!
回到《坠落》就是,既然女主贝琪能在亨特去世后欺骗自己,那为什么不能把这个谎言或幻觉,扯得更大、更远也更深刻呢?
比如亨特的死,就是贝琪做的,而贝琪看到的这些幻觉,不过是她说服自己不是凶手的借口而已。
但很明显,《坠落》志不在此,它想要的只是简单又极致的爽,而其他兴趣寥寥。
这就是《坠落》野心不大的坏处:短视,并且保守。
当然,每个创作者都享有选择权。更何况,它能在300万美金成本的基础上,让观众领略到数以亿计的电影投资都不一定具备的刺激体验,这已经是物超所值了。
这也恰好提醒了其他电影创作人:电影效果的好坏,与投入成本的多少,根本不是必然关系,怎样调动观众情绪,同时讲好一个故事,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