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欲》是黑泽明在1952年拍的电影,主要讲了一个行将就木的日本公务员如何重新生活,寻找到生命意义的故事。电影的主题很多人谈过了,我谈谈这部电影出色的摄影技巧和配乐。
(相关资料图)
1.志村乔饰演的渡边知晓自己患上胃癌,出医院后你发现黑泽明创造了个完全安静的片段,画面就配上渡边,默默地佝偻着身子行走。直到走上马路,汽笛声把他拉回现实世界。
这里好就好在行走时画面是完全静音的,当时获知生命的巨大悲哀时,你是充耳不闻的、抽离的、行尸走肉一般在世界行走,此时你听不到外面在说什么,因为在安静中有巨大的波澜在心中翻滚。
2.回家儿子和儿媳走动着说话,你发现黑泽明没有把镜头对着儿子和儿媳,只把镜头对准门口,随着脚步声镜头一步步向前推进,如同鬼魅一般的景象,恰似希区柯克的著名电影《蝴蝶梦》。
3.儿子儿媳在旁边屋子里搂抱,切到渡边这边,依旧是没有任何bgm,只有手摩挲空气的声音。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完全静谧的孤独感塑造尤其好。后面慢慢透出旁边房里儿子儿媳的广播声,此时渡边是有快乐的,但只有借来的快乐,正如歌声是从旁边墙壁借来的。
现代人越来越喜欢听播客,回家就要把音响打开。四下无人的孤独想比我们领教过,bgm 一关,空虚瞬间占领内心。
4.一连串出色的镜头切换技巧,每个导演都应该看看。
首先镜头给到去世妻子的照片,镜头切换妻子去世时的场景,再定格在妻子的灵车上,灵车的形状和妻子的灵龛一致,相同形状物体的切换镜头,然后又切换到现实,此时渡边唤儿子。
镜头又切换到朋友劝他再婚,现实与从前交汇,听到孩子声音,渡边跪在楼梯,唤儿子。
此时只有渡边的脚步声,回房间。听到风声,用棒球棍抵住门。同物体转场,切换到孩子小时候的棒球赛,结果失败了,渡边唤儿子。
从前和现在同样的下降镜头转场,切换到儿子割阑尾,渡边唤儿子。
眼神镜头切换,儿子参军,虽然不舍,但随着火车一起远离,渡边唤儿子。
同景框转场,火车切换到楼梯,渡边趴在楼梯上,爬上去又爬上来。
镜头切换结束。
这里的镜头切换极为炫目,但并不显得炫技。黑泽明用这样一个连续切换镜头,把父亲和孩子的一生交汇拍出来。但每段结尾父亲都是在唤儿子,可儿子每段都是远离的,最后父亲爬上楼梯又爬了下来,终究没有和儿子交心。那感觉像溺水,怎么也抓不住东西,我的儿子在遥远的某处,留给我只有独自挣扎。
5.后面渡边用游戏人间的方式去风月场所厮混。此时画面是有bgm的,但你很清楚这个bgm还是借来的,等到渡边自己一个人是,还是只有脚步声。证明之前的拯救方法失败了。
直到遇到办公室的年轻女孩,渡边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bgm,他的内心不再是空虚的了。
6.最后50分钟,渡边早已明确的葬礼现场提前出场,有人问为什么这么早安排葬礼?因为如果按时间顺序拍,电影会沦为表现渡边的卑微和做事的困难。且都是同质化的求人。倒不如用一回回的转场,把之前的磨难连接起来。但重点不是表现磨难,而是看见磨难后的办公室政府人员的反应。
不过是一场虚妄,酒后大声叫着自己的理想,酒醒了还是从前一般踢皮球。
但至少还有一个人被渡边感动,儿童因渡边的工作受益在公园玩耍。那刻晴空碧照,渡边终于破了电影开头的笑话。“我一直不请假,不是这里需要我,而是不需要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