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间的友情一直都是影视作品乐于刻画的对象。
尤其是近几年,当「闺蜜」成了女性友谊的代名词,场面逐渐失控,撕逼背叛抢男人,狗血越洒越起劲。
影视剧为什么不能呈现一点高质量女性友谊?
国产影视剧里的女性,可以说是“苦撕x久矣”。
三个女人一台戏,姐妹情深也抵不过各种狗血事件。
前几集一派和谐互称姐妹的主角们,后半程就开始各种发力,斗得你死我活。
反目的因素不外乎两种——
嫉妒、男人
。
宫斗剧大多都是因嫉妒让人从小白兔变身心机女。
比如安陵容。
不管是身世、才学,还是帝王恩宠,处处不如甄嬛,嫉妒之心让她逐渐黑化,明里暗里给甄嬛使了不少绊子。
作为最终胜利者,甄嬛在安陵容死后,还是望着宫墙落下了又恨又憾的眼泪,作为闺蜜情最后的祭奠。
《至尊红颜》里的徐盈盈嫉妒武媚娘独获圣宠,昔日姐妹反目成仇,不仅捂死了武媚娘的母亲,还虐杀了二人的结拜弟弟。
同样的,《美人心计》中,聂慎儿嫉妒窦漪房成为皇后而自己却身世飘零,作妖设局干尽坏事,最后被窦漪房赐死。
反目—黑化—争斗—结局,宫斗剧中闺蜜情的走向大多如此,一眼便看得到结局。
除了嫉妒,男人也是逃不开的话题,
好姐妹总是会爱上同一个男人
。
七月看到了安生挂起来的黑色内衣,质问她「平时不穿内衣的人怎么穿起了内衣」,然后用力扯开了自己的衣服。
内衣是展现女性身材的工具,七月想借此向安生证明自己在男性面前比她更有竞争力。
爱上同一个男人之后,十几年的情谊被轻易打败。
罗子君和唐晶从大学起就是好朋友。
在经历丈夫出轨、离婚、找工作等一系列变故后,也是唐晶一直陪伴左右。
然而最后,罗子君却爱上了唐晶的男朋友。
闺蜜变情敌,昔日姐妹分道扬镳。
同样的还有《大好时光》,夏冰冰和闺蜜茅小春因为男人撕破了脸。
《闺蜜》中三个女孩前一秒还在一起发疯犯傻,下一秒就为了某个从天而降的男人打成一团……
勾心斗角看多了难免有存在刻板印象的嫌疑,于是
近两年荧幕上开始呈现女性的互帮互助
。
《欢乐颂》首先往这个方向做了尝试。
三个无车无房无背景的沪漂,一个金融高管,一个富家千金,五个完全不同的人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同一楼层。
她们互帮互助,彼此扶持。
邱莹莹被渣男玩弄感情,哭着回来求姐妹们帮忙出气。
关雎尔交了个“不务正业”玩摇滚的男朋友,曲筱绡不放心,各种查底细、劝分手。
樊胜美被家庭拖累,一摊子麻烦事,最后还是安迪和曲筱绡一起奔去老家帮她摆平。
看起来是「girls help girls」,但是在感人的友情现象背后,却缺乏友情的层次,感情内容显得单薄,更像是
性转版「霸道总裁爱上我」
。
美强惨男主变成了女高管,玩世不恭的男二变成了富家千金。
而平凡的女性们则不断陷入麻烦,等待被“拯救”。
之后的《流金岁月》《北辙南辕》都是同样的路数。
蒋南孙遇到困难需要还钱,朱锁锁依靠老板的力量全款买下蒋宅,轻易化解了闺蜜的难题。
尤珊珊仗义多金,为闺蜜解决任何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
她给她们钱、给她们爱、给她们人生建议。
虽然她们只是萍水相逢。
从争风吃醋到互帮互助,女性友情的确得到了改观,但却也更加空洞悬浮。
所有的理解都变成了单一的经济支持。
我们只看到了仗义、无私的闺蜜,但友谊如何建立,又为何深厚,则被忽略了。
不断重复的套路剧情背后,是编剧对于女性情感的苍白想象。
//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_01AUxZ6ZCRSv
人们对女性的印象总有着奇怪的矛盾。
一方面觉得女性细腻温柔重感情,另一方面又觉得女性会在背后对同性密友捅刀子。
Anna Sarvira
虽然影视剧总存在夸张成分,但它们也反映了部分社会现状。
毕竟只有让观众找到共鸣才能热播下去,网络热帖里的「塑料姐妹花」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它特指的就是女性友谊的虚伪性,像塑料花一样假,但永不凋谢。
为什么大家对女性友谊是这样的印象?
这一方面是来自于社会的错误期待。
相比于男性用拳头说话,
女孩更倾向采取隐性攻击
——说闲话和沉默。(当然男性也会,特别是12、13岁左右的青少年)
前者破坏你与其他人的关系,后者则是直接伤害你——我不想和你玩了。
Anna Sarvira
这是女孩的「霸凌方式」。
人天生具有攻击性,但社会对女孩的期待却忽略了这一点,女孩应该是友善的,不能有攻击性。
既然不能与别人发生冲突,所以她们就
以这种隐秘的方式表达愤怒
。
久而久之,我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女孩就这样」。
Danny Fox
另一方面,
女性所处的文化环境让她们非常重视人际关系
。
从原始社会开始,作为照顾者的传统分工就告诉女性,她们会因为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而受到尊重。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至今,使得女孩从小就被期待成长为能够关怀和照顾他人的人,并要与周围所有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Anna Sarvira
当代的媒体宣传更加深了这一印象。
在报道杰出女性时,除了展现她们的个人能力,还会着重刻画周围女性朋友对她们的喜爱。
它们无时不在传递——拥有朋友、对其他女孩有影响力,也是一个“优秀女孩”的重要因素。
社会不接受女孩表达愤怒,又期待她们能与所有人关系融洽,所以一些人即便痛苦也要维持表面的友谊,
这就是「塑料姐妹花」的成因
。
王芊懿
友谊不只是私人关系,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社会对两性角色的不同设定让「女性同盟」的形成更加困难。
男性群体中,虽然也有激烈的同性竞争,但价值标准却比较明确——金钱和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比较容易建立起自我认知,并产生较为稳定的追求目标。
王芊懿
但女性群体则复杂一点。
大部分女性挣扎在三个价值系统里
——与男性一样拼搏金钱与权力、对异性的吸引力、对同性的价值。
虽然看上去还好,但
这三者常相互冲突
。
Anna Sarvira
如果她想要在金钱权力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么在性格气质上就要「男性化」,但这可能会让她在异性吸引力中的「女性气质」减分。
如果她在异性中魅力过大,则可能会被诟病为「绿茶婊」「狐狸精」,影响她在同性群体中的地位。
如果她讨好男人,则会被视作同性群体的背叛者,排挤自己往上爬。
割裂的评判标准让女性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时常处于徘徊中,
很难确定自己和其他女性的位置
。
Eiko Ojala
同时由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变化比男性多,她们的关系也会更加不确定。
相比于男性,女性会更多地被家庭事务牵绊。
《我不能恋爱的理由》
尤其是为人父母的早期,女性友谊会显著收缩,成为家庭主妇后,社会联系则进一步切断,此时最便捷的交友方式就是建立“妈妈群”。
但“妈妈群”是由生活境况而非共同兴趣建立起来的社交圈,大多浮于表面并且暗存大量攀比成分。
没有深厚的情感联结只能成为虚伪的「塑料姐妹花」。
José Rafael
有趣的是,许多展现女性友谊的影视作品,它们的
核心主创几乎都是男性
。
《北辙南辕》的导演是冯小刚、《流金岁月》的导演是沈严、翻拍版《阳光姐妹淘》的导演是包贝尔、《三十而已》的导演是张晓波、《七月与安生》导演是曾国祥……
虽然《北辙南辕》的编剧是女性,但她是一位呆在「小时代」里的编剧,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来自精英阶层的傲慢,无法勾勒出普通女性的苦闷。
不管是男性创作者还是身处上流社会的女性创作者,因为身居高位,所以对其他群体总是
带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凝视」
。
这种高傲很难建构起真正的女性友谊。
友谊也就只能被塑造为争斗、脆弱、以男性为中心。
事实上,女性友谊的确有嫉妒,有暗暗斗争,但并不局限于此。
它们复杂得多。
Marta Bevacqua
《我的天才女友》就描绘了女性友谊的复杂性。
她们互相竞争。
比谁更快学会希腊语和拉丁语,比谁更能吸引男孩的眼光,比谁书读的多,比谁先结婚……
她们互相伤害。
莉拉陪埃莱娜参加老师的聚会,却倍受冷落。自尊心受伤的莉拉,在回程的车上不断讥讽埃莱娜。
莉拉也一度是埃莱娜的梦魇。
每当埃莱娜内心焦虑时,莉拉就会以邪恶的形象出现在噩梦里。
两人还在梦里大打出手,彼此撕扯。
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对友谊的划分,这根本就不是友谊。
因为「那些为了朋友自身而希望朋友为善才最是朋友」。
莉拉却为了自己的目的利用埃莱娜,埃莱娜对莉拉也是有多崇拜就有多憎恶。
莉拉知道埃莱娜喜欢尼诺,却仍然得到了他
如果按照正常思路,这无疑就是「塑料姐妹情」,但她们的友谊却非常坚固。
两人成为朋友,全在于友谊使彼此感觉良好,
但
这种良好不仅针对对方,也指向自身
。
莉拉和埃莱娜就是如此,她们都
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
。
莉拉给埃莱娜买教科书,让她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学习,替她去享受美好的人生。
莉拉被乡邻唾弃,埃莱娜伸出援手,帮莉拉找住处,帮她照顾孩子。
只有埃莱娜关心她是不是被家暴
所以她们争吵,又和好,彼此疏离,又再度靠近。
还有改编自好莱坞影史上真实故事的《宿敌:贝蒂和琼》。
当了大半辈子冤家的两位女演员,在双双过气后再度聚首,戏里戏外上演不见血的硝烟和战争。
你很难说清楚她们到底是朋友还是对手,但可以确定的是,美人迟暮的心酸与即便如此也要终生昂头奋斗的尊严,只有对方与共。
这些友谊的范例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关键在于其
亲密性和脆弱性
。
这些女性有缺陷但真实,她们做的一些事或许有点让人讨厌,但她们也是完全可以建立人际关系的。
竞争、妒忌、越轨和负罪感可以存在于友谊中,这并不让人羞耻。
这几年,我们一直强调「girl power」,但它们更多是在倡导女孩有权做男孩做的事,并没有引导人们改变对于女性友谊的态度。
相反,它的颗粒度却越来越大,非黑即白。
荧幕上所见的友谊不是勾心斗角,就是你侬我侬,或是成为爱情的陪衬。
但事实上,它们可能比其他任何感情都更加深刻。
话题征集
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话题,点赞前三名的话题有机会入选小印话题库,最终入选的inker会获得本印的独家赠书嗷~
作者: 疏风
责编: 来士普
「小印安利TIME」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