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贾玲来了!
1.22日红猪看电影参加了《你好,李焕英》在重庆洪崖洞的"云路演"活动。
主创贾玲张小斐来了。
活动在洪崖洞5楼的80年代街区中进行,复古的场景把演员们拉回80年代。
主创团队还体验了经典的童年游戏和山城美食小吃。
活动最后的母女对话环节也让在场人员感动不已。
《你好,李焕英》由贾玲的同名小品改编,贾玲,沈腾,张小斐主演。
最重要的是,本片由贾玲自编自导。
故事讲述贾晓玲穿越回母亲年轻的时候与母亲成为闺蜜,帮助父亲和母亲相恋的故事。
没错,故事很耳熟。
帮老爹、老妈谈恋爱的穿越梗,韩寒有《乘风破浪》,罗伯特·泽米吉斯有《回到未来》。
但《你好,李焕英》还有贾玲和沈腾"兄妹"的大银幕首次合体。
喜剧王炸。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纯喜剧,那错了。
片中贾晓玲的母亲因车祸去世,一开始就奠定了悲剧的基调,这几乎是贾玲的自传。
2001年,贾玲母亲因意外去世,那时她19岁。
李焕英是贾玲母亲的名字,这部作品是她送给母亲的礼物。
是的,喜剧背后是悲剧的基调。
马东在奇葩说里就讲过,《你好,李焕英》相当催泪。
原著小品被网友称为贾玲的"封神之作"。
你或许在想,小品用"封神"来形容会不会过于夸张。
不会。
原著小品中,和贾玲以往耍宝开心果不同,真情流露,带着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悲痛。
她在错乱的时空中看见了母亲的与父亲的往事。
因为节俭舍不得买冰箱,皮衣。
"妈,你怎么这么爱笑啊"
"因为妈生了你啊"
"妈,我现在是一个喜剧演员"
这就有些"元小品"的意思了。
"元"的概念,也就是对于文本本体的反思。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意义的小说,"元电影"是关于电影意义的电影。
而贾玲的《你好李焕英》这个小品,则表达了一些关于小品的意义的观念。
甚至让人联想到墨镜王的《堕落天使》中金城武用摄像机拍摄父亲。
关于喜剧人,国内长久以来有个"约定俗成"的误解:玩不了深度。
去年大鹏的《吉祥如意》,是一部讲回老家过年的电影。
成了上影节的爆款,被影评人们赞为"影像实验"。
观众都很震惊,大鹏为什么突然拍出这样的电影?
答案是:成见。
喜剧演员只能插科打诨,跟严肃内容不沾边。
都2022年了,不妨放下刻板印象。
既然是小品改编电影,那咱必须唠唠改编问题。
最常见的改编电影,莫过于小说改编和戏剧改编。
小说的叙事结构与电影好像天然具有近亲性。
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人都有大量小说改编的电影。
比如《红高粱》《霸王别姬》,这些华语片的代表作都是由小说改编。
80年代到90年代出现王朔电影的改编热,《顽主》《阳光灿烂的日子》,佳片不断。
甚至没有王朔小说,就没有后来的冯小刚。
近年来,类型片《烈日灼心》《少年的你》《流浪地球》和文艺片《推拿》《大象席地而坐》等国产片也再次证明了小说改编电影的魅力。
开心麻花的喜剧系列也是越来越时尚,话剧感越来越弱,电影感越来越强。
但小品改编电影,20来分钟体量变成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内容密度,会不会水土不服?
其实相对小品,电影无疑更适合还原贾玲对母的记忆,以及想和母亲对话的情结。
因为它更能讲述完整的故事,更能真实地还原时空。
比起小品,电影是种更具真实感的媒介。
贾玲以小品为蓝本,做了情节增量。
原本是单场景的内容,电影延长时间线,重新设置人物转变和目标。
也许贾玲就是认为需要更大体量的文本才能深化主题,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追忆。
电影版《你好,李焕英》才诞生了。
尽管,贾玲的导演处女作极具竞争力。
但这部电影在今年的春节档中究竟有没有票房号召力?
因为疫情影,2022春节档缺席,所以2022春节档格外引人关注。
来势汹汹。
业内人士推测,在疫情没有大回弹的前提下,今年的春节档很可能报复性反弹。
“憋屈”了一年多的《唐人街探案3》,不出意外成为档期内最受关注的影片。
杨幂和雷佳音主演的《刺杀小说家》。
《绣春刀》导演路阳执导,宁浩监制。
奇幻类型,受众稳定。
陈坤和周迅主演的《侍神令》。
改编自现象级手游《阴阳师》。
游戏经营多年的市场与粉丝基础,是影片的市场红利之一。
而《画皮》之后周迅和陈坤再度合体。
东方奇幻大片,金牌制片陈国富、张家鲁。
各种标签让《侍神令》备受关注。
刘德华和肖央的犯罪片《人潮汹涌》。
“片场掌掴事件”让观众对刘天王和转型肖央的“逼真表演”,提前注入了期待。
不过《你好,李焕英》类型讨巧。
喜剧,温情类电影,在《夏洛特烦恼》和《乘风破浪》中就已经验证了其吸睛力。
另外,因为疫情影响。
经历了悲欢离合的人,对温情和亲情题材,无疑更有共鸣、触动。
人难过的时候总想看点高兴和走心的,就像美大萧条时期脱颖而出的秀兰·邓波儿。
《你好,李焕英》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拭目以待。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部:驴蛋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