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剧照
“你一定会脱险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你会安享晚年,安息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这里,不是像这样的死去。”这是电影《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杰克对露丝说的话。这部电影讲述了20世纪初发生在大西洋上的一桩海难事件。
观赏这部影片时最打动人的当然是男女主人公超越生死的爱情,除此之外,还有灾难降临时人们互相救助、彼此扶持的无私。但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是唯美的,可现实却远没有这样温情脉脉。那些曾经生活在这艘巨轮最底层的人们,在灾难来临时又遭遇了什么呢?
沉船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地组织捐款
曾有一位中国人在海难发生时侥幸逃生,他的遭遇或许能告诉我们一百多年前发生的故事。
他叫方森,出生于清朝末年的广东省台山市下川岛。他跟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海边的小渔村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方森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但社会混乱、家中子女众多,虽然从早忙到晚,那点收入仍然不能填饱肚子。
方森逐渐长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早早就跟着叔伯兄弟上船出海,聪明勤奋的方森不久就掌握了船上的所有“技术活”。
侥幸生存的方森(右)侥幸生存的方森(右)
然后,就是打仗、革命,穷人更穷。方森看着骨瘦嶙峋的弟弟妹妹和双目无神的父母,觉得在这里不是死于饥饿就是死于战乱。他和同村的几个年轻人商量一下,认为“富贵险中求”,八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决定到海外谋生。
清末民初,我国沿海一带一直有走私人口到国外做工的情况。这些人口被输入到东南亚地区的偏多,也有直接将人口运送到西方国家。这些人一经离开,大多都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杳无音信生死不知。尽管如此,但迫于生活压力,仍然有人铤而走险。
出发前的泰坦尼克号
方森和他的同乡被送到了英国。因为这里即将有一艘“大船”要下水,非常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这艘船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体积,装修最豪华的邮轮“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1909年开始建造的邮轮,1911下水,1912年4月10日首航。这艘超豪华邮轮排水量46000吨,共10层甲板,全长269米,宽28.19米,高31.69米,可搭载3547人。
方森和他的同乡们便要为这艘豪华巨轮服务,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是来做水手的,而是锅炉工。泰坦尼克号的内部装修在当时是十分豪华的,尤其是专供富豪政要的头等舱。但方森并没有实际看过这艘船最美的样子。因为他工作的地方永远是船舱的最底层。
豪华的一等舱卧室
尽管如此,这样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是很坏。虽然做的是最脏最累的工作,收入还只有普通船员的五分之一,但干净的食物和整洁的船舱已经很令方森感到满足了。即使他们住的是最差劲的三等舱。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在万众瞩目下启航。也不知是不是预示,出港口时就发生了一起意外。
因为“泰坦尼克号”的吨位太大,它的启航致使水流大量回填产生吸引力。让同时停靠在南安普顿港的“纽约号”船身发生移动,差点撞上“泰坦尼克号”的船身。只好让其它船只顶住“纽约号”的船身,“泰坦尼克号”才得以顺利起航,即使这样还延误了一个小时的启航时间。
中等仓卧室
“泰坦尼克号”行驶入海,这艘大船就犹如一个小型社会。生活在头等舱的人们在海上航行的日子是丰富多彩,他们自由地穿梭于各种娱乐场,跳舞、打球、健身和品尝美食。而买了三等舱船票的人们就只能睡在窄窄的小床上,呼吸着浑浊的空气,不知昼夜的度日。
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人们大概只会感叹一下命运的不公,然后在目的地分道扬镳。但4月12日的深夜,因为船长的一个命令,决定了两千多人的生死,也改变了方森的命运。
三等舱卧室
那是一个无风无浪的夜晚,“泰坦尼克号”以接近极限的速度行驶在大西洋上。事前已经得到了其他船只的预警,附近有冰山出没。船长威廉.默多克叮嘱瞭望手仔细观察,23时40分左右,瞭望手发出预警——前方有冰山。
当威廉向舵手下达“右满舵”“向右转弯避开冰山”的指令时,由于两套不同掌舵指令完全相反的操作方向,舵手错误地执行了“向左满舵”的操作。当时船速过快,距离又太近,即使立即纠正,仍然没有避开船身与冰山相撞的命运。
泰坦尼克号撞上的冰山
事故的发生就在一瞬间,巨大的撞击使船身发生了剧烈的颠簸,但身处上层的客人们并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当海水从船舱破口汹涌地涌入时,身处下层的工作人员和部分三等舱的乘客们却惊呆了。
乘客们惊慌失措地奔向上层,作为工作人员的方森则没有马上逃离。他跟随船员们一起展开紧急补救,但收效甚微。船员们开始进行紧急疏散,方森等人也跟随人流逃到了甲板上。
此时的甲板上早已经乱做一团。方森和他的同乡们也开始寻找逃生的方法,可没过多久他们就绝望地发现:没有生路。船上有两千多人,但救生艇只有17条。
幸存的副船长查尔斯.莱特勒
方森想都没想就离开了救生艇所在的位置,他们都太清楚这17条小艇上是不可能有他们的位置的。事实上,住在三等舱的人们几乎没有几个人逃出来。
站在混乱一片的甲板上,方森看着远方的漆黑,几乎就要放弃挣扎。可他突然感到不甘心,他想起家人们瘦骨嶙峋的身影,想起他远行时家人忧伤的神情。如果就这么死了,远在家乡的亲人们甚至不知道他葬身何处。如果就这样死了,也许魂魄都不能回归故乡吧?
泰坦尼克号宽敞的甲板
同行的几个人也都茫然无措。方森举目四顾,大声地说,“先不要放弃,总得想想办法。大不了跳海,咱们水性好,也不一定就死了!”同伴们在绝望之际听到一句鼓励的话,顿时都有了主心骨,纷纷寻找逃生的工具。
可他们并不幸运,搜索许久什么也没有找到。而此时船身已经发出了可怕的断裂声,船身也在急剧地下沉。方森想反正也都是葬身大海,不如跳下去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危机时候他将想法与同伴一说,没想到同伴们都决定追随他。
船上的舞厅还带有乐队
方森一行八人一同跳入海中,几人落水的位置相距不远,他们奋力向远离大船的地方游去。冰冷的海水漫过他们的身体,刺得全身都痛。方森咬牙努力挥动着四肢,但手脚还是一点点变得无力。就在这时,他看到不远的地方仿佛飘着一条小船。
方森以为自己眼花了,游到近前才发现竟然真的是一艘小船。他顾不得多想手脚并用地爬进船里,回首招呼他的伙伴们,可是跟上来的只有五个人,另外两人已经不知去向了。方森来不及悲伤,就发出了一声绝望的惊叫。
专为儿童准备的游戏区
大家纷纷赶上来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条破船,根本无法载人。一线生机又熄灭了,大家都沉默不语。已经是最坏的情况了,方森鼓励大家,“好歹有个物件,不管它是好是坏,能让我们歇歇力气也好。”
于是几人就靠着这条破掉的小船在海上飘荡。苦熬了5个多小时,终于遇到了一艘救生艇,小艇上的人看到这么一堆人挤在一起本不想搭救,船开出不远却又折了回来,将他们七手八脚地拉了上去。
刚刚登上小艇,方森已经被冻得全身僵直没有知觉,船上其余幸存者帮他揉手搓脚加速血液循环,他在小艇上缓了一会儿才恢复了行动能力。刚刚能动他便动手帮助划桨,同时对其他落水着展开救援,直到等来了“卡帕西亚号”救援船。
深达两米的游泳池
劫后余生,方森喜极而泣,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真的能在这场大难中逃过一劫。所以,不管多么艰难,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放弃。获救后方森跟随“卡帕西亚号”一同前往美国纽约,同行的还有另外700多名幸存者,而其余的1500多人则全部罹难。
只是令方森没有想到的是,他并没有机会踏上纽约的土地。由于“泰坦尼克号”上搭载了许多重要人员,这次沉船事件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以至于所有矛头都指向白星公司。为了分散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方森和他幸存的几位伙伴成了“众矢之的”。
最底层的锅炉工们正在工作
他们九死一生的经历被扭曲成“男扮女装混上救生艇”才得以逃生,西方媒体更是大肆宣扬“中国佬”的贪生怕死和卑鄙无耻。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方森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
一方面,作为“三等舱”的居住者,他们是没有跟上流社会的高贵人们对话的资格的。方森等人甚至连纽约的土地都没沾到,就直接被送往美国外海的埃利斯岛做工。
搬运行李的工人
没有身份证明的方森不得已滞留在美国,每天做着辛苦的工作,赚着微薄的工钱。也许是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尽管日子过得比小时候还苦,但方森并没有放弃希望。他在美国滞留了一段时间后被释放,获得自由后又辗转到了英国。
在英国,方森继续着卑贱地生活,但终于也慢慢地有了一点微薄的积蓄。方森想以他的身份在英国永远也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不如去香港,虽然香港那时候正处于英国的管理,但毕竟是中国。下定决心后,方森拿出积蓄买了一张前往香港的船票。
事故发生后逃难的小艇
回到香港,听到乡音,方森感到了久违的亲切和安心。在外漂泊近十年,他在香港落了脚,并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尽管方森在外多年并没有赚到大钱,但他发现现在的自己与多年前那个因为吃不上饭而离家的孩子完全不同了。多年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和事,这一段段的经历都成为了方森宝贵的财富,为他成功创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方森的本钱少,他便从投入不多餐馆做起,慢慢将生意扩大。再后来又经营洗衣房等民生行业,逐渐为自己积攒下了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有了钱的方森并没有独自享受起富豪的生活。事实上,他对财富和金钱一向看得很淡。
沉船的景象
从他成为一个“富人”开始,方森就一直过着跟之前没有太大区别的生活。他不讲究吃穿,也不喜欢去娱乐场所,唯一的乐趣就是“攒钱”。攒了钱又不给自己花,倒是常常救济身边生活困难的人。
1955年,方森与妻子计划离开香港去美国。他们当时在香港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拥有一个小庄园,但他们还是决定离开。方森没有将庄园卖掉,而是交给在香港的亲属打理,其实他是担心将庄园买了,自己又不在,家人们的生活会变得艰难。
救生艇载着幸存者离开
方森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他将钱寄回老家广东省台山市,那里住着他的同胞妹妹。方森在寄钱回去的同时也会给家乡亲人写信,据他的侄孙说:“那时候家里穷,外公又生病卧床,全靠舅公的接济。钱每次都随信一起寄来,重要的事情舅公还会用红色的笔写。”
随船所载的电台
日子便就这样荡悠悠的划过每个人的心间。方森乐观开朗地生活着,他没有欲望也不想发财,但愿意帮助人的习惯始终没改。到美国不久后,方森的妻子还接连为他生下两个儿子,长子方国民和次子方国光。两个孩子的到来让方森觉得生命终于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他很疼爱这两个孩子,尽管生活上并不十分富裕,但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森很是上心。在他的记忆中,最深刻的莫过于“泰坦尼克号”上的头等舱和三等舱的区别以及自己第一次来美国时所遭受的待遇。而他深信,只有读书才有机会改变儿子们的命运。
百年后海底的泰坦尼克号
1965年,方森跟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两个孩子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即使跟妻子分开以后,方森仍然跟他们母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儿子方国民人近中年仍然记得少年时跟随父亲到他租住的房屋,被同住的美国人辱骂“黄狗”,父亲当时就抡起胳膊打了那个美国人。
在方家两个孩子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和善而强大,他总是笑眯眯的从来不凶人,不论什么困难他都能帮他们解决。对待别人,哪怕是陌生人也总是友好而温柔的。这是父亲第一次动怒,也是最后一次。
当时他并不明白父亲的愤怒,但长大后这一幕却始终深刻在心中。原来,老好人父亲的心里也是有底线的。
泰坦尼克号的沉船
在那之后的许多年里,方森都生活得像一位普通的中国移民,平凡、低调、默默无闻。他从未提及自己曾是“泰坦尼克号”上幸运的生还者,甚至连他的儿子都不知道详情。这段经历留给他的不仅是劫后余生的幸运,还有难以摆脱的“贪生怕死的卑鄙行为”。
直到2021年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播出时,人们才了解了那段有意被淹没了的真相。方森以及他的同乡的经历才最终被大白于天下,尽管这真相晚到了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