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鞋子》以儿童为主要演员,讲述了一个朴实却动人的故事。片中两个男女小演员的
表演看似没有什么高超的技巧,却取得了非常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
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影片强调细节,演员们又非常善于表现这些细节,才使得表演格外富有感染力。
赏析《小鞋子》中两兄妹的哭泣细节,用朴实的故事展现人间温暖。
阿里的五次哭泣
影片中的兄妹阿里和莎拉,
有着会说话的眼晴。
他们的种种心情如担心、渴望、愧疚、焦急,都从两个人美丽的眼睛里真实地传达出来。
因为一双丢失的小鞋子,兄妹俩经历了一连串的意外事件,
哭着笑着给我们留下两个坚强的小身影。
影片中着重展现阿里的“哭”主要有五次:被菜店老板骂的阿里害怕得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却不敢吭一声。
被父亲批评不帮忙做家务时,
阿里一边因为弄丢了小鞋子而忐忑不安,一边因为父亲严厉的责骂而害怕不已,
眼神里满是哀求和伤心。
因为迟到被教导主任训斥时,好学生小阿里不敢辩解,乖乖回答老师的盘问,眼泪却抑制不住地流下来。
错过跑步比赛选拔的小阿里十分渴望参赛,这样才可能补偿妹妹一双鞋子,
遭到老师拒绝后难过不已,哭泣着继续恳求老师。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作为冠军的小阿里却因为没能拿到季军,在拍照时哭得伤心极了,这既是对不能给妹妹鞋子的愧疚,又是对自己的悔恨。
使人心疼不已,一个有责任感、敢作敢为却又乖巧懂事的孩子形象就这样活灵活现了。
莎拉打动人心的眼泪
相比之下,妹妹莎拉几次哭的表演相对收敛,却同样打动人心。
得知自己的鞋子弄丢了,莎拉着急地直抹眼泪;鞋子丢的第二天早晨,莎拉穿着哥哥脏兮兮的球鞋出门,
生怕被别人看到会取笑,
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仔细观察便能看到她脸上还有泪痕在闪闪发光。
看到别人家失明的父亲,兄妹俩便不再讨回自己的鞋子了,莎拉的眼里甚至盈满了泪水,一个孩子是拥有多么善良敏感的心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充满艰难与苦涩的生活
影片通过孩子们这样的目光,展现了生活的艰难与苦涩。以温情与理解展现出他们过早地承担和责任感,孩子的哭泣让人感动,两个小演员的笑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小男孩穿过喧闹争吵的人群,耳边充斥的都是咒骂、训斥和争吵,
终于回到家时,屋里的妹妹正对他微笑着,
笑容从门的另一边传来,显得格外纯净而美好。
听到鞋子补好的莎拉立刻露出简单纯粹的笑容;穿着哥哥又大又脏的球鞋,莎拉紧张得不敢站队,听到老师表扬穿球鞋的孩子时,却又立刻开心地笑起来,笑得非常甜美。
兄妹俩一起洗鞋子,
不一会儿却发现了肥皂泡泡的乐趣,
孩子们童真的笑脸和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泡泡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当女孩将捡到的铅笔还给萨拉时,
原本皱着眉头想着“这不是穿我鞋子的那个人吗?”的萨拉很快露出感激而友好的笑。
哥哥保证地说出:“我会得季军”,继而两人相视一笑,温馨的亲情就这样不着痕迹地充满了整个画面。
出色的细节刻画
影片还通过很多细节表演展现出温暖的人情和善良的品质。两个孩子
年纪小却已懂事地帮忙做家务,
父亲甚至夸奖说:“莎拉的茶味道特别好”。
画面中莎拉的一只小手握着笔头,阿里的一只手却带着新铅笔伸了过来,怯怯地放下,
女孩的手则犹豫不决地搓了会儿,最终拿起了新铅笔,
孩子的心理活动就这样精妙地表现了出来。
每次兄妹俩接力换鞋时,手忙脚乱得令人心疼;心思细腻的莎拉在夜里为淋雨的唯一一双鞋子担心不已,连忙叫醒哥哥。
机灵的阿里为不善言辞的父亲解围,
懂事的阿里不敢贸然答应主人家孩子一起玩游戏的请求,而是带着疑问的表情看向父亲,得到允许后才放心地玩开了。
最好的故事用朴实真挚的表演展现出来,给予观众的是真切感人的心灵震撼。
质朴的镜头
影片画面质朴,镜头拍摄却细致入微。
作为一部儿童电影,影片利用特写镜头将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
而长镜头、重复镜头的出现,则有效地突出了影片的主题。此外,导演蒙太奇剪辑手法的应用,在推动故事高潮的发展上也有着可圈可点之处。
结语
在《小鞋子》中,两个孩子的父亲说过一句话:“这是清真寺的糖,暂叫我们保管。”这种
虽贫穷却不贪婪的正直品质,
正是影片的“正能量”之一。
而穷人间互帮互助的温情也可以从一小捧玉米粒里漫溢;失明者被好心的路人领着进了鞋店,路边的阿伯也会好心地安慰和帮助陌生无助的小女孩萨拉。
人与人之间温暖的人情,就在每一个角色的细致表演中打动着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