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汉祥透露,影片的拍摄初衷是因他对于亲子教育的困惑,但拍完三个少年打冰球的故事后,他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像片中曲瑞晨的母亲所说:“我们也不告诉他正确答案是什么,因为可能我们穷尽自己的一生,也在寻找我们人生的正确答案”。
导演刘汉祥透露,影片的拍摄初衷是因他对于亲子教育的困惑,但拍完三个少年打冰球的故事后,他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像片中曲瑞晨的母亲所说:“我们也不告诉他正确答案是什么,因为可能我们穷尽自己的一生,也在寻找我们人生的正确答案”。现场观众对于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家庭教育困境和不断探寻人生答案的过程也感同身受,对电影的品质赞不绝口。
纪录电影《冰上时刻》深圳首映现场。主办方供图
成都首映现场,观众为北京冬奥助力。主办方供图
冰球少年参加影片上海首映。主办方供图
关于《冰上时刻》
纪录片是生命的陪伴,导演也在寻找答案
刘汉祥庆幸碰到了曲瑞晨、于力凡、翟子男三位小主人公及他们的家庭,在镜头前,他们非常诚恳、真实地呈现了各自的生活。三年多的拍摄过程,有很多瞬间让刘汉祥感同身受,只是关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正确答案,他并不确定,“可能我也需要穷尽一生去寻找。”
纪录片中翟子男的爷爷也来到了首映礼现场,他对于刘军胜分享的“成长”话题特别感同身受,“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成长,我们作为爷爷奶奶辈的也都在共同成长”,他表示这部纪录片有着满满的正能量,感谢编导组三年的努力。
【少年说】
《冰上时刻》的三位主角,除了远在加拿大的翟子男,曲瑞晨、于力凡都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首映礼现场,冰球、篮球、围棋,好久不见的两位好朋友一直在交流各种日常,不同于纪录片中的模样,两人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站在台上的于力凡穿着一件带有北京冬奥会元素的外套,首次看完全部影片的他乐呵呵地感慨道:“看看以前的我,觉得自己非常幼稚,说的一些话、做的一些事,都是很小很小的孩子该说该做的。”于力凡提到影片中和家人一起登山的镜头,“登到顶峰再往下看,就像现在回头看看以前遇到的困难、挫折,其实什么都不是了。”
【父母聊】
这个群体的坚持和付出,值得被记录
关于影片中呈现的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几位冰球少年的家长也有不同的观后感。观影前,于力凡的爸爸非常担心自己的“人设”,“看完以后还好,把我对孩子的一些温情内容也展现出来了。”他认为,大家的教育观念大同小异,为孩子倾其所有的方式都一样,他自己未来会对孩子更细腻些,也希望孩子逐渐具有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这些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
片中,于力凡与爸爸。
《冰上时刻》中,曲瑞晨的妈妈陪儿子一起训练。
【观众盛赞】
为北京冬奥会预热,成为亲子之间的桥梁
“四年一次的冬奥会,而且是家门口的盛事,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当时建议他一定要赶上这个时刻,他们也非常努力,在冬奥会开幕前上映了。”杨幸媛强调,无论是影片的题材,还是纪录片的形式,不仅有助于为北京冬奥会预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从家庭教育角度,也给了很多父母深刻的启示。
7岁半的翟一伊也在家人陪伴下全程观看了《冰上时刻》,他的父亲正是这部影片的摄影师之一。翟一伊说,这部影片非常真实,“大人想给小朋友的梦想铺路,而且很努力地在做这件事情,我也感受到父母与孩子相处时的不容易。”
著名主持人、青少年教育专家李小萌认为,这部电影成了亲子之间的一座桥梁,不用父母说太多,孩子就可以感受到妈妈的爱,它成了一个翻译,不用那么直白地跟孩子去讲。片中最后父子爬山的场景,让李小萌印象深刻,从家庭教育出发,父母要一直跟随孩子的脚步,不能孩子在登山,父母只是在山脚下指指点点,要跟孩子共同成长,而且父母要接受孩子最终要超越自己,把自己甩在身后的一个命运。
业内说——
这是一部留有余味的电影
以下为影评人沙丹自述:
导演经历了三年的跟拍,有大量的素材,素材当中有大量的信息,怎么样把这些信息中有效的部分提炼出来,我觉得导演是有拍故事片的能力的,比如夕阳下孩子和母亲滑冰的镜头,儿子和父亲一起爬山,实际上都是有视觉性隐喻的,它是告诉观众两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传统中国教育那种“我说你听”的模式,而是告诉观众,亲子之间是一种交互的平等模式。我认为这是这部纪录片很棒的地方,有很丰富的元素。
片中,曲瑞晨母子一起滑冰。
这部纪录片没有在片中使用画外音或者具有引导前置性的东西,而是让观众自己去寻找一些困惑。导演在映后说得非常真诚,他是基于对教育本身的困惑来拍这部纪录片,拍完之后发现没有解决任何困惑。我觉得这非常正常,因为教育是每个人穷其一生去探索的命题。电影由一个困惑开始,最后完成延展性的作品,从呈现的效果本身角度来说,我觉得它是一部留有余味的电影,电影就是以余味来定输赢。
首席摄影 郭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