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真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不瞒你说,今天这片儿,我刚点开小心脏就受不了了
。
原因有两个:
一是,开场就是“动作戏”,画面大胆刺激,还足足持续了3分多钟。
二是,做出“牺牲”的竟是国宝级女演员
朱丽叶·比诺什
。
讲真,这排面一摆,还有谁不期待的吗?!
《心灵暖阳》
作为朱丽叶的小粉丝,心情自然是一时难以平复。
要知道,从《布拉格之恋》、《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到《英国病人》、《合法副本》。
只要看过这些电影的人,无一不把她视为自己的女神。
尤其是,她除了颜好、气质佳外,业务能力也很绝。
她的演技获国际影坛的普遍认可,是法国片酬最高的女演员,更是包揽柏林、戛纳、威尼斯、凯撒奖的大满贯得主。
功成名就后,还能在53岁的年纪突破尺度,能看出,朱丽叶·比诺什不是一般的敬业和拼命。
片中,她一改往日知性淑女的形象,转而头发凌乱,穿着低胸上衣,踩着“恨天高”。
她饰演一位画家。
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却不吸取教训,屡次吃感情上的亏。
比如,影片里的第一个男人:银行家。
刚开始,他对女主热情似火,猛烈追求,疯狂调戏。
女主也很吃他这套,内心的小火苗没多久就被煽得过旺,直到将她整个吞没。
然而,激情过后,银行家就露出了资本主义的邪恶嘴脸。
他面带委屈,告白自己是有家室的已婚男。
品,你细品......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渣男的气息。
好在女主拎得清,没被银行家的伪装所迷惑,而是选择拍拍屁股走人。
上一段无疾而终,女主很快就觅得又一段恋情。
这次是位钢琴家。
或许因为职业都跟艺术沾边,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男方更是没多久就将过往经历、苦恼倒了个一干二净。
他说自己对婚姻感到无望,但由于不想伤害妻子,便决定沉默,不去戳破她的美梦,等待婚姻自己“死去”。
或许女主感同身受吧,她这次动情了。
于是在钢琴家送自己回家的时候,便主动提出让他进来坐坐。
结果你猜怎么着,他来了个欲擒故纵,先是模棱两可的暗示,而后又装作勉强的接受。
之后的事儿不用多说,想必,你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夜欢愉后,女主心情像蜜一样甜,“事后”边感叹着太美妙,边憧憬着美好爱情的降临。
可结果呢?
唉,人真的不可貌相。
外表是绅士,内心是禽兽的,大有人在。
这不,钢琴家睡完就不认账,还搞得女主追到他工作的地方。
当着女主的面,他完全否定了那晚说过的甜言蜜语,直言他们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爱情。
他喜欢的是“前言”。
简单说就是事情发生之前的感觉。
就这样,她从一个男人又一个男人的怀中逃出,不断的失望,却也不停的在追求。
面对心仪的男人,她依旧一股脑儿往前冲,全然不顾跟对方是相识了两分钟,还是两天。
她对爱情的渴望,更是使得她不敢奢求过多,对方能多打一通电话,就感觉很满足。
但,她是纯情的小白兔吗?
倒也不是。
女主就曾对好友这样说,她享受和贱男相爱的过程,这甚至能带给她精神上的快感。
就这样,影片在独特的法式幽默气息中,将中年女性在性与爱问题上的挣扎娓娓道来。
不少看过的人都说,内容如此直白赤裸,跟导演克莱尔·德尼以往的风格大相径庭,倒是能看到韩国导演洪尚秀的影子。
在此,厂长倒是认为,故事其实更贴近伍迪·艾伦的《曼哈顿》。
它们都是讲都市男女肉与灵之空虚,以及这些人对待爱情,近乎幼稚的执拗。
是的,女主已经过了面对一捧鲜花就雀跃的年纪。
但每次感情失败,她依然避免不了大声吵闹,哭的泣不成声,像青春期的小女生一样需要别人安慰。
她把感情看得很重,重到仿佛只有他人的爱,才能支撑她活下去。
正如女主所不明白的,
为何这么多次,就不能有一次不同
。
要厂长说,追根到底,
她或许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
她时常受荷尔蒙的支配,不经思考就全情投入,还天真的以为对方也跟她一样。
在一起时,她敏感,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哪怕后来,经历了这么多,她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和成长,依然是个缺乏安全感女人。
她甚至一度脆弱到,朋友的一句旁敲侧击就能挑起她对男友的怀疑。
既强势又卑微。
不得不承认,这是现实中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但,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刻意追求。
说好听点儿,是为爱情奋不顾身;说直白点儿,则是被所谓理想中的爱,冲昏头脑。
就好比,片中女主的经历。
于她,是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可在旁人看来,不过是不断的迷失,是一种自我放纵罢了。
借用特朗普话说,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有时,我们满怀期待的东西,不是说两眼明媚有光就可以拥有。
但勇敢追求有错吗?
当然没有。
她错在太冲动,执拗,丢掉自我。
错在没看清局势,盲目陷入无限的自我感动中,不能自拔。
讲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生活已经足够艰辛。
何必还把自己虐的体无完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