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间,电视剧《爱拼会赢》在央视一套两集首播。这部电视剧讲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福建晋江的农民们如何发家致富、走上富裕道路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诠释的则是晋江精神。为什么一个极度贫困的地区,最终成为全国富裕的典型,晋江精神到底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基于首播的两集内容来看,剧作对晋江精神的诠释,还是非常到位的。
首集剧情当中,便出现了打击投机倒把和晋江农民们卖海货的对立冲突。这种冲突,对于我们这批中老年观众而言,还是非常熟悉的。对于青年观众们来讲,可能是较为陌生的。八十年代初,还不允许个人做生意,所以才会有剧情内容当中的打击投机倒把。《爱拼会赢》一上来,便塑造了一个思想开放的支书形象。他名义上还是要坚持政策,但实际操作当中,已经倾向于帮助这些年轻人。所以,男主想要重新要回海货,卖掉周济村民的时候,支书则暗示,你们去村大队去偷啊。
而第二集的剧情当中,面对自身的贫困,男主一行人在金钱面前,依旧可以保持拾金不昧的精神。这一瞥,也是对晋江风土人情最好的写照。福建人做生意很行,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他们有这种质朴感,人性质朴良善的东西,让他们更容易获得消费者们的信赖。《爱拼会赢》当中,这种拾金不昧,可能放在咱们当下,会觉得没什么,但是,放到具体的贫穷环境当中,则是需要人性巨大的良善的。
包括第一集剧情当中,男主家的房子倒掉了,支书给的主意是搬到公祠当中去住。这是非常南方的一种剧情桥段。在北方的很多地方,农村是没有公祠的。而在南方,公祠公地等等,则是非常普遍的。南方很多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土地稀少,所以大家的族群意识更为强烈。在北方的部分地区,人均土地面积甚至于超过数亩地,有的甚至于会有10亩乃至于更多。土地稀少,人口稠密,是南方很多地方“公”的意识很强的原因之一。
剧作当中,包括场景的拍摄,我见不少福建晋江的观众表示,这些村落确实很晋江,有当地的特征在。这些都是场景的真实。而男主能够带领自己的兄弟们,闯出一条售卖海货的路径来,则是典型的福建人的敢闯敢拼。其实,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前提之下,人们必然会探索更多的生存路径。以上这些,都是《爱拼会赢》非常不错的地方。
对于这部电视剧而言,可能会有观众认为,剧作当中演员们采用的偏向北方的普通话发音,不够闽南。这似乎是一个不能两全的事情。《爱拼会赢》在央视一套播出,面向全国观众。而很多福建地区的观众可能不知道,闽南话非常不容易听懂。放在全国的方言当中,闽南话也是近乎最难听懂的。而且,闽南方言也并非只有一种形态,在福建的部分山区,甚至于存在每座山都有自己方言发音的情形。
如果这部电视剧采用闽南语的话,会造成全国大量观众的观看障碍。在以往的电视剧作品当中,经常会有东北方言、天津方言、北京胡同片话、上海弄堂发音、陕西方言等等,但这些具备方言特征的对白,显然并不影响观众对于剧情的理解,大家能够听得懂。而剧作一旦采用闽南语,则可能会面对除了闽南地区之外的全国其他观众都听不懂的问题。
《爱拼会赢》这部电视剧面对了语言上的不够真实。这种问题,只能两害取其轻。放弃语言真实,转向让全国观众都能听懂才行。当然,在语言设计上,似乎也可以有他山之石作为参照。比如,在《山海情》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出现福建角色的时候,便有不少的较为类似福建特征的发音。或者,《爱拼会赢》以后进入卫视播放的时候,若是能够在福建的上星卫视当中播出,那换用福建话,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整体来讲,这部《爱拼会赢》的真实感还是相对强烈的,尤其是回答了晋江精神是什么的问题。在剧作当中,有着一种较为出色的“公共之心”,这是最能和观众共情的。剧作后续质量如何,可以持续观察一下。(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