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难搞的事情,放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线上,意义完全不一样。——大鹏
拍电影是一件难搞的事情,宣传电影也是。
大鹏执导的新片《吉祥如意》于1月29日上映,他在1月25日才开始吆喝。
娱乐圈的明星好友见状,纷纷自发替大鹏宣传。
柳岩、张译、贾玲、乔杉、李鸿其......其中岳云鹏更是直言:想给大鹏新电影宣传一下,但却没有好文案。
或许岳云鹏没有看到,其实马未都已经给出了一篇好文案,并被多位明星转发评论。
马未都这篇影评,总结起来有两个要点:第一、马未都在柳岩的推荐邀请下了解这部电影,但他却自己独自去看了首映;第二、马未都认为这部电影有两点值得肯定——内容破膜、形式破圈。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马未都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豆瓣上提前看过的观众们已经给出答案了——3077名提前看过的网友,打出了8.4的高分。这是大鹏目前拍出的最好电影,也可能是年度最好的电影之一。
电影有两个部分:吉祥和如意。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北漂女子丽丽(刘陆饰)从北京回到东北农村老家过年时的所见所闻,这一部分曾在之前上映时,夺得了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而第二部分拍的就是第一部分是如何拍成的,有点类似于电影的花絮。
这看上去好像有点简单,但是难度却非常之大。
五年前的某一天,大鹏突发奇想,想要拍一部纪录片,然后再将自己的拍摄过程拍下来。
于是,他召集了两个剧组,一个是他拍他的姥姥,一个是拍他怎么去拍他的姥姥。
拍摄的对象是他的姥姥,以及以他姥姥为中心的亲人们。
令人吃惊的是,该片仅有一位专业演员——刘陆。
最开始刘陆饰演的是现实中的大鹏,然后大鹏再去拍“自己”如何跟姥姥相处。
哪知刚拍不久,大鹏的姥姥就病危住院,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此时开弓已经没有回头箭,大鹏将主演换成了三舅,他的亲三舅——王吉祥。
无奈之下,刘陆又换成饰演王吉祥的女儿丽丽。
这里最大的难点是:电影中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是真实的,唯有刘陆是演的!
大鹏的姥姥去世,大鹏和他所有的亲戚们都痛不欲生;姥姥去世后,留下一个大脑有问题的舅舅,是送精神病院,还是送养老院?
亲戚们各抒己见,吵成一团。
这些现实中的真实发生,大鹏一边是拍摄者,一边又是旁观者;被另一个镜头记录下来后,他又成了参与者。
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外如是。
——你是这个故事的导演,但却是另一个故事的演员。
然而,这两个故事最终却又合并成了一个故事。
所以,马未都称其为“形式破圈”:在用人上,仅一个专业演员;在题材上,很难界定它是文艺故事片,还是现实主义纪录片;在剧情上,所有情节的推动和剧情冲突,都是顺其自然。
专业演员的表演,是一种“艺术的真实”;非专业演员的真实流露,是一种“真实的艺术”,两者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但这种艺术效果却又是区别于《楚门世界》这种“戏中戏”的。
比如,刘陆饰演的丽丽在跟他的父亲表演时,现实中的丽丽和大鹏坐在镜头前一起看,但另一组摄像机却将这一幕录了下来。
真耶?假耶?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电影的镜头对准的是大鹏的老家,吉林通化集安。
电影的主角们都是大鹏的亲戚,姥姥、舅舅、七大姑八大姨,表姐表妹。
电影的语言都是极其温和和冷静的。
但是,它却是非常有力量的。
一个北漂的“新城市人”,跟亲人们的关系如何?
一个离异家庭,双方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何?
兄弟姐妹们,在面对家庭变故、老人的赡养问题时会怎么做?
一个边陲小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变化如何?
时代的发展、政策的执行,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如何?
这些电影展现出来的问题,并不是导演提出来的,而是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它自己就在那。
就好像电影中拍全家福,大鹏的母亲说:“如果不是拍电影,估计我们根本就聚不齐!”
也好像合照中墙上的宣传口号,看似刻意,却是无意,因为小镇的墙上类似的标语非常多。
这便是马未都说的“内容破圈”——电影已经超越了电影原本想要表达的本身!
电影的开头,一辆车子驶入村子;电影的结尾,这辆车又驶出了村子。
在农村和城市的来去之间,看似像戏剧化安排,但却是命中注定——这不就是我们很多打工人最真实的写照吗?
所以,该片被定为“春运档”电影,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屌丝男士》到《煎饼侠》,再从《缝纫机乐队》到《吉祥如意》,我们其实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大鹏这个导演的变化和进步。
早期,哪怕是“在难搞的日子里,也要让观众笑出声来”;
中期,聚焦关注小人物的生存和生活;
现在,他开始逐渐回归电影本身,就好像他当初原本只是想拍姥姥一样。姥姥的意外去世打乱拍摄计划和进度,却阴差阳错有了全新的面貌。最终导致了现实的戏剧性和艺术的戏剧性融合在一起,大鹏所做的只是记录和被记录。
时间终究是个常数,任何导演任何作品,放在时间线上的意义都不一样。
正如贾玲所说:
看电影之前,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会叫《吉祥如意》。看完电影之后,恍然大悟。影片的后劲很大。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吗?你我都躺在生活的温水里,直到沸腾。
愿电影里电影外的所有人,都能够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