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年的柏林电影节上,这部电影获得最佳剧情奖,虽然它的主题说的是青春年少本身的欲求,但背后所反映的东西,却不仅仅只是如此,更不仅仅只是以此为噱头。因为导演在片中真实地还原了年轻人内心世界的欲望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
影片当中的女主,是一位只有十七岁的丹妮尔。
众所周知,在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值青春的叛逆末期,而她们有时候叛逆的具体表现,就是因为对一些未知的东西比较好奇,当中最强烈的表现就是对异性吸引。
丹妮尔就是如此,那种强烈的渴求已经占据她整个身心,现在的孩子,一旦有了这种念头,她不是会压抑住的,而是会以叛逆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至于她在学校做出了很多大胆且出位的事情来。这是一所基督教学校,他们有着严格遵守教义的教育理念,丹妮尔的行为遭到了校方的反对,并要劝其退学。
丹妮尔的家族一直都是虔诚的新教徒,叔叔还是一个牧师,而妈妈更是一个对教义严格遵守之人,她无法容忍女儿做出过分的事情,一有不对的苗头就会对其打骂,就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家教严厉的父母一样。
就如弹簧一样,压得越紧,反弹就越厉害,你越是限制丹妮尔的行为,越是把她看得紧,她内心的躁动就越厉害。
在这样的家庭里,越是经常听到强调这不能做,那不能干,丹妮尔求索欲就更浓,特别是青春的荷尔蒙汹涌而来的时候。
作为一位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大人的话,自然不会很听话,而且她还是一位追求新潮的人。所以她会穿得很端正地跟随着母亲去教堂祈祷,参加那些宗教活动。但是转过头来,会偷偷换上她认为很酷很潮的衣服,开心疯狂地约会着那些男孩女孩,于是在她的祈祷文里,更多的是希望不要被母亲发现她的事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丹妮尔还自己作死,把自己和朋友拍的一些小视频发到网上去,所以结局自然不会太好,暴跳如雷的母亲对着她就是一顿暴揍,一直维护她的姨妈也在这个时候离世了,这对丹妮尔打击很大,她开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又由于经常上教堂,经常看到那些经文,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影响的。
一开始,她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直到疼爱她的姨妈去世,她的母亲在其他教友面前抬不起头,还有她在新教的教义上看到,对于她的这种行为的描述与限令。
新教是一支作为基督教衍生出来的分支,它的教义当中明确要求教徒在成年后对宗教有了深刻理解后才可以接受洗礼,但是在这之前,必须要清心寡欲,婚前更不能有任何出格的行为,在这里当然指男女关系。这与丹妮尔狂热追求快乐自然是背道而驰的,这是一种强烈的对立,这可是明令禁止的事情,甚至还有一个罪名。
她开始感觉到自己是否做得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会让自己真的成为罪人。不得不说,有时候信仰的力量真的十分强大,强大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于是她开始洗心革面,也正好到了成年的年纪,丹妮尔决定接受新教洗礼,成为与她妈妈一样的新教徒。
那么丹妮尔是决定妥协,找到了信仰吗?
她确实是这样打算的,但是做不做得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正当她决定成为一名虔诚的新教徒时,一位女孩的出现,打乱了她的计划,她又恋爱了……
那么这一次,她能找到宗教信仰和追求之间的一个平衡吗?
其实丹妮尔并不是天生就是那样的放荡不羁,虽然这是一部具有迷幻色彩的片子,但实际上导演把分寸掌握得很好,甚至有时候显得十分内敛。
通过丹妮尔的反叛混乱生活,衬托出她内心的丝丝痛苦,从小缺乏父爱与母爱,使得她缺少安全感,只有通过和那些人的交往,来让自己感受到被需要、被在乎,从而觉得安心。而青春的冲动,则因为缺爱而更加疯狂,后来的忏悔可见丹妮尔终究是一个内心渴望纯洁的女孩。当然,母亲的过分虔诚,甚至狂热的做法,也让丹妮尔压抑,甚至喘不过气,继而迷惑与更加反叛。
宗教与信仰可以为迷惑中的人指明方向,但过分的狂热与追捧,则会让人感到不适,甚至出现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影片《年少与轻狂》通过一个女孩的青春期叛逆故事,探讨关于宗教与青春萌动之间相互冲突及磨合的过程,由此引发的思考。
凡事有度,或许才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应该有的样子,信仰,应该也不能例外。
影片另外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给了一种非常私人的观影体验,原始的欲望和宗教枷锁之间的冲突,换了是你,会如何平衡?这是一部极富创意的电影,影片里的两个年轻女演员演得很【美】,很有【看点】,圈起来,重点!
原创文章/痞帅三叔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