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郑文道:堪比《潜伏》中廖三民,被亲朋骂为汉奸,为掩护同志自尽
看过谍战剧《潜伏》的小伙伴们,一定会对剧中那个帅气的执法队队长——廖三民,印象深刻。
这位长相帅气,看似风流不羁的公子哥儿,原本大家对他的革命性,其实并不看好。
《潜伏》中的廖三民
然而,在危急关头,恰恰正是这位看似不靠谱的公子哥儿,为了掩护濒临暴露的余则成,抱着特务李涯从楼梯口毅然跳了下去。
他用同归于尽的悲壮方式,诠释了自己对党和革命同志的忠贞,也让荧屏之前所有的观众看完不禁泪目、肃然起敬。
他用生命的急速陨落,捍卫了对党和革命的誓死忠贞,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郑文道。
郑文道
风声
当风起的时候,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选择逆风而行。
在严刑审讯之下,柳喜久代交待出亲戚北林智子与美共、苏共有关的这一线索。
随后,警视厅方面便沿着这条线索向下查去。他们刚开始也没有料到,自己无意间找到的这条线索,竟然会抓到一条“国际级”的谍报大鱼——
以佐尔格为核心的“拉姆扎”谍报组。
谍报之王——佐尔格
随着“拉姆扎”小组的成员相继被捕,小组中的另外一名核心成员,首相近卫文麿的顾问——
尾崎秀实感到了危险的逼近。
在极度不安当中,他向上海方面发出了一封只有三个字的示警电报:
“向西去。”
尾崎秀实
然而,他却没有料到,那位潜伏在隐蔽战线中的同志,在危险即将来临之时,竟然选择了毅然坚守,继续战斗。
当中西功收到尾崎秀实的警示电报之后,他虽然看懂了情报里的内容,却有些犹豫了。
向西走,就是让自己去延安躲避。
但自己在满铁正运作着一个庞大的情报系统,此时东京方面情况并不明朗,能不能查到自己,尚未可知,难道就这样轻易的放弃?委实不甘
。
在他看来,个人的安危是小,整体的情报运作,才是最重要的。
中西功
为此,中西功决定冒险继续留在上海,尽可能多的为组织搜集情报。
当他将可能的危险告知自己的联络员郑文道时,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中西功善意地提醒他,你还年轻,可以先撤离这里,避避风。
然而,郑文道却郑重地对他说:
我清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自己从事的工作危险性,我知道随时有被捕的可能。如果你被抓去,很可能我也会被抓走,但我可以为你掩护到底;如果这个目的不能达到,那么,为了保卫组织,我将一死。
多少年过后,白发苍苍的中西功,脑海中还总是会想起那个午后的阳光,还有那个倔强的年轻人。
我直到今天,只要周围无人,就会浮想起郑文道那亲切热情的双目,这是一对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眼睛,是一对永远慷慨就义的明珠。
危急时刻
生于国家危亡的时代,幸或不幸已经不再重要,至少,我们还能够选择自己将要走的路,纵使这条路充满荆棘和坎坷。
1914年,郑文道出生在广州香山的一户普通家庭。
少年时期,他便随着哥哥一起来到青岛读书,在这座被德、日侵占过的城市里,郑文道汲取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也接受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
民国时期的青岛
1933年,郑文道考入上海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机械科。
随后,他们又利用课余时间,开办了一个工人夜校学习班,利用自己的所学所得,在传授文化课的同时,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基础积攒力量。
后来,从这个学习班里出来的不少学员,最终走上了抗战之路,他们大多活跃在新四军、八路军的队伍当中。
八一三事变后,日军轰炸上海
圣功女子中学
一时间,青岛,这座海港城市,顿时陷入了战争的阴霾当中。
国破山河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日军军舰逐渐逼近胶州湾、青岛濒临沦陷之际,身在青岛的郑文道感受着令人窒息的时局,他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国家都到了这个关头,弃笔从戎、为国捐躯,已是我辈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随后,郑文道随着游击队一起转入崂山地区,继续对日寇进行袭击。
在后来的战斗岁月里,郑文道一度被敌人给打散,与队伍失去了联系。
郑文道所负责联系的那个人,便是开篇提及的那个日籍情报人员——中西功。
魔窟之内,忍辱负重
在隐蔽战线当中,即便是被他人,甚至是自己人误解,也要咬紧牙关,长期潜伏,等待时机。
在中西功的巧妙安排之下,郑文道化名程和生,以研究员的名义,被“满铁上海事务所”雇佣,成功打入“满铁”。
这个简称“满铁”的株式会社社,表面上看是一个经营东北铁路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实除了经营满洲铁路和重工业之外,它还是一个庞大的间谍机构。
满铁大连总部
就这样一条条日方情报,从上海流向延安:
这些详实的情报,为我党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支持。
《东风雨》中情报传递情节
特别是后来尾崎秀实担任了近卫文麿首相的秘书之后,中西功不断收到东京方面发来的“御前会议”决策信息,随后,中西功、郑文道等人将之悉数发往延安。
最终天皇和内阁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应趁机南进,取得东南亚战略物资之后,再回头北攻苏联。
行进中的日军
南进还是北上,成为了苏联和延安方面特别关心的问题。
不久,中西功收到了这封御前会议的决策信息,他和郑文道两人迅速汇总情报消息,然后由郑文道负责迅速将情报传递出去。
“这份情报是国宝呀。”
然而,昔日上海的一些同学、朋友看到他西装革履地出入日方机构,都认为他已经变节、自甘堕落,纷纷对之嗤之以鼻,甚至连他以前的女友都痛斥他为汉奸、卖国贼,跟他分道扬镳。
面对他人的误解,郑文道不做任何辩解,他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情报事业当中。
情报最终流向地——延安
在与中西功合作的三年当中,郑文道传递出上百件重要情报,没有发生丝毫差错,为党和革命情报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当革命需要我付出生命之时,我将毫不犹豫,因为,这也是我的使命之一。
中西功和家人
经过三年的亲密合作,郑文道和中西功的关系,已从紧密合作的革命同志,上升到了生死与共的患难战友。
虽然知道事态严重,但郑文道认为,倘若自己此时贸然离去,必然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将会使尚未暴露的中西功和其他同志陷入危险之地。
为了保护中西功和其他同志,保全这条对组织极其重要的情报渠道,郑文道决定坚持到底,即便明天会被逮捕,今天也要为组织送完最后一封情报。
1942年6月16日,中西功突然被东京特高科探员逮捕。
考虑到日方没有中西功等人为间谍的证据,为了掩护中西功等被捕的同志,郑文道等人依然如同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坚守在情报岗位之上。
一个月后,东京方面获得了突破口。
由于郑文道提前已经做好准备,日方在其屋内没有搜到任何有意义的纸片、信息,而在现场审讯过程中,郑文道也一口要定自己只是满铁普通工作人员,对其他事情毫不知情。
当车辆行进到江西路、汉口路时附近时,郑文道看了看外面,此处人口密集,人流比较大,而且有几个店铺里面还有自己的同志。自己被捕的消息还没有人知晓,万一有人跟自己联络,那就危险了。
电光火石之间,郑文道就已经决定用生命为同志示警,他大喝一声,奋身跃出车辆,从高速行驶的车辆跃下,头部撞在地上,顿时血流如注,昏死了过去。
押解的日军慌忙下车,七手八脚将郑文道抬上车辆,火速送到医院抢救。在抢救期间,日军方面专门派人前来“关怀”审讯。
《东风雨》中镜头
对于日方来讲,一个人已经死过一次了,心理多少会产生变化,只要足够的利诱、加上丰厚的条件,相信对方一定能够屈服配合。
日方希望从郑文道这里,获取更多的上海地下组织信息。
此刻,病床上的郑文道知道,对方并没有掌握自己和中西功的交往联系,此时,只要自己不松口,敌人获取不到有力证据,那么,中西功那边,就少了几分危险。
同时,自己作为上海地下组织交通情报人员,对与组织内的人员、机构、哨点自然都是非常熟悉,倘若自己这里没有熬住严刑拷打,那么对党、组织将会造成重大损失。
怎么办?他突然想起了对中西功先前所说的话:
“
如果这个目的不能达到,那么,为了保卫组织,我将一死。”
半个月后,随着郑文道身体的好转,日军方面准备开始对他进行审讯,最后的时刻最终来临。
临行前,郑文道在走廊上低声对倪之璞嘱咐道:
“我不行了,你要好好地生活下去,坚持下来。把一切责任推到我身上,由我承担。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胜利。”
这位年仅28岁的革命战士,用悲壮的牺牲,诠释了对党和革命的誓死忠诚。
最后的重逢
谁都会最终被遗忘,但总有一些人,在历史的长河里,时隐时现,每每想起之时,令人不禁动容。
1986年3月11日,春雨过后的上海市烈士陵园之内,松柏苍翠,分外肃穆。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入园内,从车上走下一位白发苍苍的和服老太太,她缓步走到了一座墓碑面前,凝视许久,然后虔诚地献上花篮,鞠躬悼念。
希望能够再次看看当年自己为之奋斗的那个国家,以及那个宁死不愿暴露自己的生死同志——郑文道的墓地。
在郑文道的墓碑前,中西芳子眼含热泪,对身边的人说道:
电影《东风雨》剧照
谨以此文纪念传奇人物——郑文道先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