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部影视作品引发观众对一座城市的认同与向往,意味着城市精神视觉化呈现的可能性。《爱乐之城》《欲望都市》《午夜巴黎》《东京爱情故事》……在“城市故事”的娓娓絮叨中,文化记忆与情感羁绊如画卷般缓缓铺展,令城市“守望者”们心有戚戚而神向往之。沪语电影《爱情神话》的出圈走红,同样也是对上海这座传统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织相映的魔幻之都,所奉上的一份深沉的爱与礼赞。
“神话”起源于古希腊mythos,代表了万物有灵的信仰,她承载着历史脉络、精神意志与文化记忆,与社会文化发展休戚相关。而“爱情神话”貌似俚俗而实蕴深意:她源自情感想象,具有感性寓意与超现实性美学特征,却又是理性思考下的社会产物与文化记忆。电影《爱情神话》描绘了一群上海普通男女,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情感纠葛中、在光鲜亮丽与一地鸡毛的纷纷扰扰间,努力着过好每一个平凡而美好的日子。主创团队在朴实而真诚的电影叙事中,敏锐而精准地把握到上海城市独有的“精、气、神”,通过新海派“地域电影”这个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就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上海故事的世界传播”。
上海是“精致”之城,“非常世界,特别惊喜”
《爱情神话》流淌着上海大世界的澎湃生命力和无限想象力。对大部分观众而言,影片中的上海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外滩百年万国建筑博览群、陆家嘴高耸入云的摩登天空三件套;也有梧桐树下的街道里弄老洋房、街边转角处随意散落的格调咖啡小馆、文艺青年三五知己游荡着的话剧艺术中心;陌生的则是白老师们的寻常“烟火人间”与别样“上海风情”:上一秒钟摆出架势喝咖啡红酒、看话剧展览,下一刻立马放下身段端出冰箱里的隔夜红烧肉,邀邻居好友围坐在天井、枕着月色聊聊天。恰恰是这两种感觉的交相渗透,让观影体验产生特别多的惊喜。影片中展示出传统价值理念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多样可能,带给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无限遐想与期许。爱情神话的故事必然只会发生在上海,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及气质底蕴血脉相连。自开埠以来,上海历经沧海、海纳百川,十里洋场蜕变成为极具现代包容性的国际化大都市。把《爱情神话》放到上海城市故事影像发展脉络中看,会发现它是上海城市形象叙事的新篇章。曾经风靡全国的《孽债》《股疯》《长恨歌》等影视作品,无不是用一种疏离式远景机位,叙述大时代浪潮中、上海小市民的随波逐流与生存挣扎。而《爱情神话》则是以一种精致蓝调,道尽城中饮食男女的意味深长。影片的全沪语不是为了承担方言电影中人物脸谱化的类型特征,而是为了彰显剧中人物的个性腔调以及命运斗转。上海闲话的吴侬细语中,往往借东讲西、话里有话、欲言又止,这些微妙对白,超越方言而更关乎上海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肌理,这是上海文化的一次强势输出,熟悉上海的人都会很有共鸣。
上海是“气度”之城,“非常温暖,特别克制”
《爱情神话》是一部女性视角主导的电影,90后女导演为影片塑造了一群生动真实的上海中产男女形象,没有命运的大起大落,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用一种特别克制的姿态,定义都市男女把握情感关系的分寸感。影片中三位女性角色,分别是知性成熟的李小姐,性感妖娆的格洛瑞亚,温婉能干的前妻蓓蓓。三个女人有着三种不同的性格特征,也展现了三种不同的上海女人特质。她们身上不仅仅有成熟,还有天真“豁得出”的可爱一面。尽管性格不同,她们却无一例外都经济独立、思想自由,懂得如何取悦自己。即便经历过感情失败,从没停止对爱情的渴望,也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她们敢于活出真我,浑身散发出自信的魅力。与三位女主人公情感暧昧纠结的白老师,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好男人”,不油腻、有情趣、讲理性而有分寸感。此外,影片中的各路配角也耐人寻味,老乌常常回忆臆想中的意大利艳星女友、小皮匠在修鞋摊位上雷打不动的coffee time;白老师姆妈口头禅“13点”尽显对宝贝儿子的爱意、新生代白鸽作为美妆男博主深得阿姨们欢喜,而他女朋友又特别中性化。这些人物性格设定新颖,而且凸显上海城市精神中的开放与包容。芸芸众生相的鲜活分明,不仅丰富了观影者对上海城市故事的想象,还提升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其实城市精神品格的核心在于人,只有人才是城市最真的风景线。《爱情神话》主创团队刻意用意识流纪实拍摄视角,记录有故事的上海中年男女。他们开放、成熟、温暖、克制,日子渐长生活更多柴米油盐,而骨子里依然脱不去浪漫的文艺情调,而这恰是上海的城市文化底蕴与精神气质,有分寸的进退,有克制的掂量。
上海是“神智”之城,“非常理想,特别现实”
《爱情神话》上映不久就积累足够影响力一跃成为新上海城市形象的代表,除影片自身出众之外,也是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密切相关。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目标,愿景长远、目标坚定、方法务实、行动果敢。在拼搏奋进过程中,上海城市发展的行动纲领,非常理想,又特别现实;步履不停、与时俱进。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爱情神话》承担上海城市精神文明进步的转型升级,通过城市形象叙事的再定位,重构城市男女的社会与情感关系。而这种重构得以实现的背景是,最近十年的上海城市形象逐步扭转与提升,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基建硬件网络设施迅猛发展的同时,以人为本的城市核心发展理念,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城市的美好。男性温情被社会主流价值认同,与女性独立相辅相成,重新构建两性关系的再协调。此时女性尝试夺回身心主权,不再沦为被凝视的客体;而男性也破除传统性别形象的既定符号。《爱情神话》作为女性电影,当赞赏的电影镜头摇向白老师买菜做饭、修灯泡、接小孩的生活细节时,这种有别于阳刚爷们的温柔实用,同样赢得了观众的好感。同时,影片也探讨了当下现代女性争取而来的身份认同以及选择自由,句句不说独立,字字皆是为自己活。导演用平视、友善的视角,呈现身处上海大都市的男女情愫表达,思考先进城市中男女关系的重构,是大胆的现实,也是极致的理想。如果将《爱情神话》与开篇所提到的城市电影放在一起,可以发现无论《爱乐之城》中的米娅、《欲望都市》中的凯莉、《东京爱情故事》中的莉香,还是我们《爱情神话》中的李小姐们,最令人难忘的感人角色都是那些独立自由、热爱生活、为爱作出勇敢抉择的现代女性,或许,她们才是对城市精神有最深刻的诠释,她们代表城市中的生命活力,是城市中最闪亮的风景线。
如果说爱情不相信神话,而上海却不然;这个又魔幻又现实的大都市中认真生活着的每一个人,或荣耀如人生舞台聚光灯下、或平凡如细水长流日子中,都在竭尽努力创造生命中的美好神话。这才是上海最柔软最坚韧的城市底气与精神养分,是上海成为国际一流大都市的真正文化软实力。